
俗話說得好:“有錢能使鬼推磨”,“沒有錢解決不了的事”……話糙理不糙,金錢不管在古代還是現代,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其他國家,它都是一個敏感的話題。涉及金錢的故事總是能夠吸引眾多的圍觀者,其實更多的還是和其中的利益關系有關。當然,這錢呀也和政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但今天咱談的不是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反腐,而是要講講這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的,錢與政治發生的一個故事。

大家都知道,這國家最有錢的人不是皇家貴族,而是那些富商巨賈,不是有那么一個詞嗎?“富可敵國”,這形容的多數就是商人。但是商人在封建社會的地位又是很低的,人家講究的皇權至上,這就形成了一個十分分明的矛盾:有權的不夠有錢,有錢的不夠有權。他們之間可以說是互補關系,也是可以和平相處的,但同時它們又是對立的關系,雙方都存在著顧忌和猜疑,到了矛盾不可調節的地步,難免會產生爭斗。這樣的案例歷史上發生的不在少數,就比如朱元璋和沈萬三之間發生的一系列事。

這沈萬三大家都認識,他就是傳說中那種富可敵國的人,明朝建立的基業上,其實沈萬三有著極大的功勞的。想當年,他幫朱元璋修筑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可以說他是功不可沒的。后來,他還自告奮勇的為朱元璋出資犒勞軍隊,但是卻觸及到了朱元璋的逆鱗,認為他是在炫富,在嘲笑高高在上的皇權,何況還是國家牢牢抓住的軍事力量,認為沈萬三這是有明顯的謀反之心,于是準備將他斬首示眾,最后還是在馬皇后的求情之下才免于一死。可是,這矛盾是沒辦法消滅的,逃得過初一逃不過十五,沈萬三這種在明朝靠自己雙手白手起家的平民財神,毫無身份地位,行事張揚,加之朱元璋又是一個極度仇富的人手下生活,最終還是逃不過被殺的命運。

明朝初期,朱元璋大肆誅殺開國功臣,當然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這些功臣倚功肆意妄為。在胡惟庸案中,沈萬三的女婿陸仲和被扣上了“胡黨”的罪名,所以,朱元璋在查明真相后,便將他斬草除根滿門抄斬。俗話說得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況沈家已經卷入了這場風波中,這更為朱元璋鏟除沈家找好了名正言順的理由。
這位做了18年糧長富翁沈萬三,一手創下的巨大家業就此畫上了句號。其實沈萬三可以不死的,只不過這場權與錢的斗爭中,沈萬三的欲望使這本該保持水平的天平傾斜了,所以他不得不死。這些毛主席在一次談話中都有說到:這些布衣出身的功臣成為新貴之后,野心和貪欲逐漸膨脹起來。皇帝的禮遇是有限的,他們的貪欲一旦危機到朱氏王朝的根本利益,就會落到悲慘境地。這終究不是誰強誰弱的問題,而是誰先破壞規則的問題,這也是整個社會存在的一個不變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