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日期:2022-4-12 16:00:23 訪問次數:817
唐詩宋詞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出名的文化作品形式。而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唐宋之前,人們也有自己的文化形式,比如《詩經》便是很好的證明。
《詩經》作為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而在詩經之中,有一篇奇怪的詩歌《國風·王風·黍離》,在這首詩歌之中,有36個字重復,但是即使如此,它卻成為千古名作。
《國風·王風·黍離》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對于這首詩歌,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兒也在長。走上舊地腳步緩,心里只有憂和傷。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么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兒也在長。走上舊地腳步緩,如同喝醉酒一樣。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么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兒紅彤彤。走上舊地腳步緩,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么尋求。高高在上蒼天啊,何人害我離家走?此詩歷代流傳,影響很大,后世文人寫詠史懷古詩,也往往沿襲《王風·黍離》這首詩的音調。在這首詩歌之中,重復的字眼頗多,描繪的場景也比較類似。但是,雖然構造類似,場景類似,意境卻是大為不同的。作者重歸故土,當時的繁華變成了凄涼,只能看到黍稷。
作者將如今的局面與過去進行對比,利用了一種物象濃縮化而情感遞進式發展的方式,取同一物象不同時間的表現形式完成時間流逝、情景轉換、心緒壓抑三個方面的發展,在迂回往復之間表現出主人公不勝憂郁之狀,因此成為了經典作品。而“黍離”一詞也成了歷代文人感嘆亡國觸景生情常用的典故。
參考資料:《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