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在漫長的歲月中,涌現出了無數的能人。而在文化方面,中國最為經典的東西便是詩歌了。作為21世紀的我們,自小便開始接受詩歌的教育,而人們最為熟悉的詩人當屬李白了。每個中國人定然都聽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個詩句,而它的作者便是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李白有“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狂放,也有“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惆悵。他一煮酒,就是半個盛唐,桀驁不馴,一字上九天,何其豁達,何其驚天泣地。
李白是唐朝時期的名人,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同時,由于李白為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因此讓后世一直覺得他是恣意豁達之人。而李白的很多詩歌都是在自己醉酒之時所做的,比如《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

雖然李白給人的感覺十分豁達,仿佛不受到世俗的干擾似的,但是并不代表李白是一個真的不在乎時事之人。當李白最后一次進入長安之時,他已經厭倦了長安的爾虞我詐。當他帶著離別之情之時,看著滿目的春景,突發感想,做出了一首名為《咸陽二三月》的詩,用于諷刺權貴子弟。
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綠幘誰家子,賣珠輕薄兒。 日暮醉酒歸,白馬驕且馳。 意氣人所仰,冶游方及時。 子云不曉事,晚獻長楊辭。 賦達身已老,草玄鬢若絲。 投閣良可嘆,但為此輩嗤。對于這首詩,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在二三月的咸陽城中,到處充滿了春天的活力,宮柳發出像黃金一樣的嫩枝。在這種時候,有一個戴著綠頭巾的家伙,此人是賣珠子的輕薄少年,他在日暮之時醉酒而歸,騎在白馬上,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這個少年游玩所到之處,人們都仰而避之,害怕他的氣焰。

此時畫風卻又突然一轉,詩中說道:“揚子云老不曉事,到了晚年還獻什么《長楊賦》到了皇帝手中時,揚雄已老,滿頭白發還在寫《太玄經》。他的投閣之舉實在令人嘆息,只落得個為此輩小兒嘲笑的悲慘下場。”
短短的一首詩,將兩個人的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前者是一個靠著賣珠子和容貌,成為了面首,并過著揮金如土生活的少年。而后者,是一個才能突出,但是卻早已遲暮,空有一身能力,但是卻并不被皇帝賞識的人。前后有著強烈的對比,令人感受到了李白對自己仕途的憤懣之情,對于朝政腐敗的無奈,對于權貴子弟的嘲諷。

參考資料:《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