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說好的皇帝是讓百姓安居樂業,沒有戰火的侵襲,沒有朝廷的動蕩。然而在封建社會,真正能做到沒有戰火侵襲的朝代并不多,大概也就只有那短短的四十年吧。
公元1063年的農歷三月,宋仁宗去世。大宋上下舉國哀嚎市民們更是自動停市,一個皇帝做到如此被人擁戴也實屬不易,這還不算,就是偏遠山區的人們也都披麻戴孝的為皇帝哀悼。遠在遼國的君主聽到后也是大吃一驚,更是悲痛到當著宋國使者的面嚎啕大哭,“四十二年不識兵革”,這是怎樣的太平盛世才可以做到呀。
宋仁宗的時代是一個和平的時代,也是一個蒸蒸日上的時代,中國的四大發明中有三個發明都出自于宋代——活字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和仁宗的行事風格有關系,宋仁宗一直秉持著胸懷仁義、寬厚待人的風格,這在帝王中是很少存在的,要不然月不會有那樣的話“伴君如伴虎”。同時宋朝不興文字獄,對讀書人很寬容,這就造成了宋代出現很多杰出的詩人,更有了宋詞盛世。
同時宋仁宗也是一個很節省的皇帝,有一次,初秋時節,有官員獻上蛤蜊,仁宗就問臣子這蛤蜊是從哪里弄來的,畢竟京師離海邊比較遠,這個新鮮的海貨比較難得。臣子回答說:“是從遠道運來的。”仁宗又問這個要多少錢,回答說兩萬八千錢,仁宗聽后很震驚,說道:“我經常告訴你們要節省,現在幾個蛤蜊就要花費兩萬八千錢,這讓我怎么吃得下去。”于是便沒有吃。
又如那蘇軾的弟弟蘇轍,在晉級進士的考試中,因年輕氣盛,竟然在試卷中這樣寫道:“我在路上聽別人說起,宮中美女無數,而當朝皇上只顧的上歌舞飲酒,不關心百姓疾苦。”
這種話要是放在其他朝代怕是要株連九族,考官們看到后也是很生氣認為蘇轍無中生有,簡直是惡意誹謗陛下,建議對他嚴厲制裁。然而宋仁宗聽后只是淡淡一笑說:“我設立科考就是為了歡迎這些敢說的人,蘇轍一個小官就可以做到如此直言不諱,是應該給他功名的。”
小小的一件事就可以看出宋仁宗的胸懷有多大,蘇轍只不過因為一件道聽途說的事,而對身為皇帝的他妄加言論,不可謂不恭敬,但他卻沒有計較,反而覺得蘇轍敢于說出真話,應該得到嘉獎。
宋仁宗的四十年是我國歷史上最好的四十年。也正如我們現在的生活一樣,十分美好。
參考資料:《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