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狠狠综合_欧美自拍偷拍一区二区_欧美亚州综合_成人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免费小视频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新聞資訊 > 文苑雜談
文苑雜談
推薦信息
Recommend
熱門信息
Hot

生性殘暴的黃巢,卻為中國拔除了一個危害600年的“毒瘤”

發布日期:2022-4-25 7:57:34 訪問次數:977

說到唐朝的覆滅,就不得不提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安史之亂動搖了唐王朝的社會根基,黃巢起義則是等同于切斷了唐朝的命脈,影響深遠。

黃巢起義的過程充滿暴戾氣息,此人生性殘暴,在起義過程中到處劫掠,屠戮人命,起義最終失敗并不奇怪,但世事就是如此奇妙,黃巢雖然殘暴,卻無意中為中國拔除了一個危害600年的“毒瘤”。

讓我們回顧這段歷史,看看黃巢都做了什么。

圖片模式

天生抱負,落第題詩

黃巢生于公元820年,是曹州冤句人(今山東菏澤),家中世代經營販賣私鹽的生意。

在古時,食鹽生意是由官府把控,販賣私鹽是違法的,但也意味著能獲得龐大的利潤。

因此黃巢的家庭十分富裕,他從小就能讀書識字,不僅如此,他還對劍術、馬術和箭法感興趣,算得上是能文能武。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這是黃巢小時候跟隨祖父學習時就作出的詩,詩中的意境甚是恢弘大氣,充滿奇異思想,小小年紀便能寫出如此大氣的詩句,足見黃巢天生就擁有與眾不同的抱負。

圖片模式

黃巢雕像

雖然粗通文墨,充滿抱負,奈何黃巢卻沒有施展的機會,長大成人后他多次進京趕考,均是名落孫山,未能高中。

究竟是因為黃巢的能力問題,還是當時的科舉制度有弊端導致他無法如愿,已經無從考證。

在黃巢看來,他恨透了那些把持朝政的世家大族,這些人壟斷了官位,科舉制度被他們所影響,能通過科舉當官的人少之又少。

憤怒的黃巢在落第之后,憑著一腔怒火寫下了那首流傳后世的“反詩”——《不第后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圖片模式

這首詩大氣磅礴,意境雄偉,把黃巢心中對于封建門閥制度的痛恨,以及反抗的精神表達得淋漓盡致。

落第之后題反詩痛罵朝廷,從這里就可以看出黃巢的個性極其剛烈,骨子里透著暴戾。

郁悶的黃巢回到家中繼承家業,成為當地的鹽幫首領,靠著富裕的家產和生意上的交際往來,黃巢積累了大量的人脈,不知不覺擁有了一定的影響力,默默地等待著崛起的機會。

老天沒有讓黃巢等太久,很快他的機遇就來了。

圖片模式

乾符元年(874年),唐朝境內已經連續多年有水旱災害,百姓苦不堪言,怨聲載道,尤其是以山東地區最為嚴重,莊稼顆粒無收,蔬菜瓜果少得可憐。

偏偏自唐懿宗以來,各地戰事不斷,賦稅越來越重,各地官員深怕朝廷怪罪,不敢上報災情,導致百姓們無處控訴,對朝廷的不滿更加劇烈,不斷有人被逼造反。

與黃巢一樣同是鹽商販子的王仙芝與尚君長最先行動,兩人聚眾數千人公然造反。

圖片模式

黃巢耳聞各地風聲,心里頗為激動,不過他還是忍住了,選擇先觀望一陣,在此期間,他利用自家財富,積極接納各地難民,為日后起事積蓄力量。

揭竿而起,黃巢起義

乾符二年(875年),意識到時機已到的黃巢與子侄、外甥等人匯集了數千人,響應王仙芝的起義運動,一時間聲勢浩大。

那些因為災情、對朝廷嚴苛賦稅感到怨恨的老百姓們紛紛趕過來投奔,就連早些起義的龐勛舊部都聞風而來加入,僅僅是幾個月過去,草軍的規模就達到數萬之眾。

圖片模式

王仙芝畫像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王仙芝比黃巢早一步揭竿起義,但在后來的發展中,黃巢逐漸成為起義軍的重要領袖,影響深遠,所以大多數人都用“黃巢起義”來給這段歷史命名,王仙芝反而成為了黃巢的陪襯。

黃巢自從落第時就為起義做準備,他手下的私鹽販子們大多是一些亡命之徒,在準備期間他經常訓練手下,因此部隊頗有戰斗力,加上當時各地百姓紛紛呼應,起義軍如有神助,一連攻掠十多個州,一路打到淮南。

眼看起義軍成了規模,朝廷自然不能坐視不理,命令各地節度使出兵鎮壓。

圖片模式

然而唐朝內部問題甚多,官員和將領們對于朝廷亦是有所忌憚,并沒有完全聽從朝廷的命令,這就給了黃巢和王仙芝機會,多次逃出生天。

乾符三年(876年),節度使宋威奉命討賊,在沂州城下大破王仙芝的軍隊。

王仙芝急忙率領殘部逃命,原本以為兇多吉少,結果那宋威突然向朝廷上報,說王仙芝已經死于戰亂中,各地趕來的兵馬可以遣散回家了,沒必要過來。

朝廷信以為真,便沒有讓諸道兵馬追擊而來,王仙芝和黃巢得以逃過一劫,經過短暫休息后兩人卷土重來,而且這一回兩人更加瘋狂,一連攻下八縣,諸多州,一路上殲滅軍官,所過之處盡情劫掠。

圖片模式

老百姓們苦不堪言,抱著斗不過就加入的想法,紛紛加入起義軍,起義軍的勢力日益龐大,他們沒有建立根據地,而是在江淮河漢之間的廣闊土地上流動作戰,靈活無比,讓朝廷難以剿滅,勢力逐漸發展到三十萬人的規模。

如果當初宋威沒有來那么一招“臭棋”,或許王仙芝和黃巢根本沒有機會發展到這種程度,他為什么沒有趁機對王、黃二人趕盡殺絕呢?

原因很簡單——狡兔死,走狗烹!

當初龐勛帶兵起義,被成功鎮壓后,唐朝將領康承訓便被朝廷降罪,可見朝廷對于地方節度使分割國家權力非常不滿,這些節度使深怕自己一旦沒了利用價值就會被朝廷趁機除掉。

圖片模式

因此宋威才沒有選擇徹底滅殺賊寇,用他話來說,只有留下賊寇讓天子憂心,自己才有活路!

于是,就在這種奇妙的背景下,黃巢和王仙芝的起義軍多次逢兇化吉,最終徹底成了氣候,讓唐王朝苦惱不已。

生性殘暴,好殺門閥

朝廷眼看一時間無法收拾黃巢等人,便動起了招安的念頭。

在進攻蘄州時,蘄州刺史裴渥自知無力抵抗,向王仙芝討饒,表示自己可以為王仙芝上表朝廷,給他加官進爵,王仙芝頓時心動。

圖片模式

與生性暴戾的黃巢不同,在王仙芝看來,起義只是謀求利益的一種手段,如果能夠堂堂正正地做官,享受榮華富貴,肯定要比現在這樣亡命奔波好。

現在雖然威風,但卻看不到未來,如果能夠從義軍變成“正規軍”,何樂而不為呢?

于是,王仙芝當即罷兵,給裴渥一個機會,裴渥也不敢匡他,向朝廷上奏,朝廷早有招安之意,很快就有了回復。

圖片模式

沒過多久,裴渥邀請王、黃二人赴宴,唐僖宗的招安計策也落實,給王仙芝封了個像模像樣的官職,王仙芝頓時就產生了“革命動搖”,有放棄造反,接收封賞的傾向。

黃巢原本就對朝廷極為不滿,眼看那唐僖宗只知道封賞王仙芝,卻把自己給忽略了,頓時氣得牙根直癢,當下就痛斥王仙芝:“當初我們一同立下誓言要橫掃天下,如今你接受封賞,置我等于何地?”

王仙芝心中不滿,起義作亂前途難測,他不像黃巢那般兇狠,更不想一輩子都當賊。

圖片模式

兩人爭論間,大伙群情激奮,黃巢甚至動起手來,最后在眾人的強烈反對下,王仙芝才勉強拒絕朝廷的封賞。

只是此后兩人心中便有了嫌隙,彼此心照不宣地分兵作戰,黃巢帶領一部分兵力向北攻去,劫掠齊魯之地,與王仙芝分道揚鑣。

沒了王仙芝的干預,黃巢做起事情來更加肆無忌憚,兇狠本性暴露無遺。

他所過之處,必定劫掠當地,無論百姓還是富紳都不會放過,敢有反抗一律殺無赦,手段極其兇殘,尤其好殺門閥世家、當地官員。

圖片模式

黃巢內心對于腐敗的官場極度痛恨,而門閥世家常年把持朝廷諸多官位,讓普通人仕途無門,他當年會多次落第便是因為此,所以他大肆殺戮這些所謂的上層人士,以此泄憤。

王、黃二人分兵作戰,自然而然便削弱了起義軍的力量,給了唐王朝剿滅的機會。

事實上,雖然王黃二人的起義規模不俗,但朝廷仍有剿滅的能力,奈何地方節度使心懷鬼胎才導致二人趁機崛起。

圖片模式

乾符四年(877年),黃巢帶兵孤軍作戰,雖然勢單力薄,但情況還過得去,甚至拿下鄆州和沂州。

與此同時,王仙芝的處境則開始不妙。

朝廷重新啟用老將宋威、曾元裕,這兩人都曾與王黃二人交戰過,有對付流寇的經驗,面對二人,王仙芝壓力很大,又產生了歸順朝廷的念頭,派人與宋威談判。

圖片模式

老謀深算的宋威假意答應王仙芝的要求,趁他大意之際在狗脊嶺斬殺王仙芝的得力干將尚君長,后大舉進攻,斬殺起義軍五萬余人,擒殺王仙芝。

起義雖敗,但鏟瘤除毒

王仙芝被殺,這對黃巢來說有好有壞。

壞處在于:沒了王仙芝,他就少了一個能夠牽制朝廷的幫手;

好處在于:王仙芝死后,他的許多部下與黃巢在亳州會合,黃巢的實力得以加強。

眾人推舉黃巢為黃王,稱他為沖天大將軍,還在起義軍內部設置官職,黃巢儼然是一副要當土皇帝的派頭,沒過多久他就帶兵沖進淮南地區大肆劫掠。

圖片模式

此后數年,黃巢軍隊徹底發揮流寇本色,在國內多地輾轉游走,打一槍就換個地方放炮,劫掠當地資源后迅速轉換陣地。

因為流寇總是能迅速撤離,讓朝廷無法完成有效包圍,難以將黃巢一伙徹底剿滅。

但如此跑來跑去,卻也讓黃巢的部隊沒有一個能夠長期發展的根據地,為后來埋下禍根。

這也是黃巢軍隊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大肆劫掠的原因,因為他們沒有長期根據地,自然無法保證穩定的糧食補給,那就不得不到處游走劫掠。

在作戰過程中,黃巢利用朝廷內部的各種矛盾,總是能夠逢兇化吉,就連唐朝名將高駢都吃過他的虧。

圖片模式

廣明元年(880年),黃巢率領二十萬軍隊在江浙一帶作亂時,曾被高駢逼到絕路,他施展緩兵之計,先是重金賄賂高駢麾下的張璘,然后又向高駢送去投降信。

高駢終究還是大意了,覺得大局已定,沒有必要再廝殺下去,便聲稱賊寇即將被鎮壓,各地官兵不用趕來,各自返回即可。

結果就是趁著這個功夫,黃巢的軍隊恢復戰力,兇性大發,先是擊殺高駢麾下的張璘,然后攻占睦州,一路搶掠過去。

高駢這才知道自己大意了,但為時已晚,擊殺黃巢的大好時機已經失去,黃巢的部隊向死而生,士氣高漲,宛如猛虎般長驅直入,到九月份時就沖進了洛陽,直逼長安。

圖片模式

消息傳來,朝野震動,百官各自逃匿,唐僖宗在護衛的保護下慌忙逃向咸陽。

廣明元年12月,黃巢攻入長安,在含元殿登基稱帝,國號大齊。

從后世發展來看,黃巢此舉極為不明智。

他崛起于流寇,他的部隊擅長游擊作戰,固守城池不是他們的強項,長安也不適合這幫賊寇作為一個長期根據地。

而且唐僖宗尚未死去,只是逃亡,黃巢應該一鼓作氣,將其徹底滅殺方是上策。

結果被勝利沖昏頭的他竟然迫不及待地在長安登基,著急地享受起當皇帝的快意來,他的大意自然招來了惡果。

圖片模式

中和元年(881年),唐僖宗召集各地節度使包圍長安,黃巢迎來末路,數次作戰接連失利。

到中和四年,他被逼到泰山狼虎谷,最終身死,有人說是被自己人所殺,也有人說他是自殺。

但無論如何,黃巢的死,意味著唐末農民起義走到末路。

縱觀黃巢的一生,可謂是一生殘暴,兇猛如虎,對百姓,對軍兵,對官員均是狠辣果決,似乎除了殘暴一無是處。

但實際上,這家伙卻在無意中拔除了一個危害中國長達六百年的“毒瘤”——門閥制度。

圖片模式

所謂門閥制度,便是門閥世家把持朝政官位,當官不看才學,只看門第,因此普通人難以做官,而科舉制度又被這些人干擾,導致能通過科舉當官的人少之又少。

黃巢對此深惡痛絕,故此在進入長安后大肆屠戮官員和門閥世家之人,在他死后,門閥世家遭受重創,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門閥制度逐漸消失。

雖然黃巢一生殘暴,但他無意中拔除門閥制度這一舉動,對于歷史而言有著深遠的意義,對于后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評價其人時,不可忽略這一點。
二維碼
微信

微信號:fdl867201610

QQ
電話
400 106 2866
郵件
867201610@qq.com
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