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這其中有很多文學經典得以保留,其中一部分傳統文化就和俗語有關。俗語文化,其實從簡單的意思來理解,就是一種民間的語錄,這些語錄和歇后語有著關聯,所以被大家廣泛使用。
俗語的語言讀起來其實沒有詩詞歌賦那么高雅,甚至還有一點簡陋粗糙的意味,但是俗語背后所隱藏的智慧,卻是深刻的,能夠引人深思,給我們很多啟發。我國的俗語數以萬計,有很多俗語我們也是如數家珍,信口拈來。

比如我們經常說的“老牛吃嫩草”,還有“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再比如形容一個人特別的倔,也會說他“不見棺材不掉淚”等等,這些都屬于俗語文化的范疇之內。
事實上,俗語有很多智慧,告訴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還有的是觀察天文星象,以此來歸納出很多養生的知識。比如我們今天說的這句俗語,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就是“笑貧不笑娼”。那么這句俗語到底說的是什么意思,其實它的下半句更加精彩。

首先我們來看俗語的上半句“笑貧不笑娼”。這里面的關鍵還是取決于“笑”這個字,笑的含義在這里不僅僅指的是嘲笑,其實更多的意思指的是看不起。
眾所周知,古人把社會地位分為上九流和下九流,根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其實下九流指的是:衙差、梆、時妖、打狗、腳夫、高臺、吹、馬戲、娼妓,其中排在最后一項的就是娼妓了。而娼妓其實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含義,這里一定要區別對待。

妓這個詞一般都是那種風花雪月的場所里,女子做一些彈琴聊天的工作。一般的名流雅士來這種場所,一般都是簡單的聊天,如果想進一步發展,其實要經常的前來,在里面扔大把的銀子。而且如果本身沒有什么文化,那么就會被人恥笑。
而娼就不同了,多是為了錢財從事某種出賣靈魂的行為。所以妓要比娼高級的很多,所以這句俗語才說“笑貧不笑娼”。

但是“笑貧不笑娼”其實是揭露了人性的丑惡,普通人認為,一個人貧窮才是最讓人瞧不起的地方,而那些從事“娼”工作的人,雖然被人看不起,但是總比那些窮酸秀才強多了。其實這種想法是完全扭曲的,價值觀也是很讓人費解的,在人人崇拜金錢的時候,這種“笑貧不笑娼”的觀點反而大行其道,的確引人深思。
其實“笑貧不笑娼”這句俗語還有后半句,那就是“救急不救窮”。這句話太有智慧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人只有當十分著急的時候,才去借他錢,遠遠比窮的時候幫他收獲要大得多。

很多人貧窮,但還想過上好日子,和比別人攀比名牌,于是就向別人借錢,一旦我們為了滿足對方的虛榮心而借錢給他,就開啟了怨恨的大門。當有一天我們救濟了一個人,對方也會習慣了這種幫助,也不會再次心存感激。
其實幫一個人還是要在他十分危急的時候幫忙,對方也會因此感恩戴德。如果只是救窮,就會讓彼此的感情越來越淡,借別人的錢反而借出了怨恨和毛病,我們是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