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fā)布日期:2022-5-27 17:20:38 訪問次數(shù):794
讀詩詞是否也該分年齡?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筆者聽到過很多家長的擔憂。
比如有家長發(fā)現(xiàn)自己尚在念高中的兒子很喜歡納蘭性德,急得跑來問我該怎么辦,他覺得納蘭性德的詞確實很好,但內(nèi)容上多是傷感得很的愛情詞,一不小心就讓自己兒子多愁善感了。還有人聽說孩子最愛的詞人是柳永,更是急得不行,柳永半生在煙花柳巷生活,關于歌伶的作品就達150多首,其中不少內(nèi)容之大膽直接令人瞠目。
當然以上擔憂,是來自一些還算是理智的家長。另一些更為偏激的家長或專家們,則直接建議把不合適的詩詞古文都刪了:《出師表》是愚忠,該刪;《愚公移山》不環(huán)保,該刪;辛棄疾《破陣子》也愚忠,該刪。這么多經(jīng)典作品,若是因為“不合適”3個字就刪了,確實太可惜了。所以筆者一直認為,對于任何一篇經(jīng)典詩詞古文,咱們都應該理性思考其中的精神內(nèi)核,不能鉆牛角尖。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就是李清照的《聲聲慢》。這是一篇年年入選課本的作品,老師都是要求全文背誦的,但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不該讀,這是為何?我們先來看看這詞寫得什么: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是李清照南渡之后的作品,此時李清照幾乎處于走投無路的境地,故土失守,丈夫逝去,她一個人獨自漂泊于江南等地。
這首詞問世800多年來受到了不少文壇巨匠的推崇,甚至有人認為這是李清照最好的詞作。就連一向不太待見文壇才女的明代文人楊慎,都不得不說這首詞開篇的14個疊字寫得奇絕。一般來說,一首好詞問世后必然會被模仿,但大家翻看宋元明清的詞作會發(fā)現(xiàn),李清照這首詞開頭的 這14個字幾乎無人敢仿,可見其難度之高。
那么對于這樣一首經(jīng)典,老師都覺得該全文背誦了,認為孩子不該讀的家長們到底在擔憂什么呢?筆者綜合了幾位家長的意見,他們的擔憂無非就是一點,這首詞寫得太傷感了!
其實課本上的凄美愛情詩詞不少,但有個詞叫“哀而不傷”,所以一般家長也不會覺得有什么問題。關鍵是李清照這首詞是悲傷到了骨子里,簡直可以用斷腸來形容。作為家長,肯定是不希望孩子天天讀這樣的詞作的,畢竟它寫得這么有感染力。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家長對李清照本人是不太認可的。近些年,很多人斷章取義地研究了一些古籍,武斷地得出了一些所謂的結論:比如說她雖是一個大家閨秀,卻日常好酒,經(jīng)常喝個大醉;比如說她對兩任丈夫都很狠心,用一首“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逼得首任丈夫郁郁而終,又為了離婚把第二任丈夫送進了大牢,不是一個好女人。同時,關于她貪玩好玩的種種說法,更是充斥著網(wǎng)絡。
因為以上看法,就覺得李清照的《聲聲慢》,甚至是她的其它詞作就不適合孩子們讀,筆者是不敢茍同的。首先,咱們要明白,李清照的《聲聲慢》雖然確實寫得斷腸,但悲傷是人類最基本的一種情緒。想讓孩子生活在陽光下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是對陽光的理解咱們顯然要更深一些。李清照這首詞中,既有對故土的思念,也以為家國之憂愁,它的精神內(nèi)核是非常正面的。而且只有了解了世間至苦,才會對眼前的美好生活有更深的體會。
其次,關于李清照好酒及對丈夫狠心的事,筆者其實在很早之前就用一篇長文論述過。“酒”字雖然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李清照的詞作中,但這顯然就是她愛用的一種藝術創(chuàng)作方式,退一萬步說,若是了解李清照南渡前后的生活落差有多大,若是知道靖康之恥時對宋朝的百姓來說有多大影響,就該明白李清照為何要借酒消愁。
至于說她對丈夫狠心,并判斷她作為女子人品有問題,則更是無稽之談。“生當作人杰”確實是諷刺趙明誠的夜逃,但這正體現(xiàn)了她的才女豪情,雖為女子但在關鍵時候卻知道大義,這也正是此詩能入選語文課本的原因。至于二任丈夫則早就有記載,他娶李清照本就是圖財,李清照在看清他的真面目后,才下了狠心。自南宋開始就有很多男文人各種詆毀她,但到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離世數(shù)百年了,這些不切實際的說法也該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