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日期:2022-7-3 17:06:30 訪問次數:959
當年清代文人黃景仁發牢騷,寫了句“百無一用是書生”,傳了200多年,成了很多人調侃甚至是詆毀讀書人的話。雖然它看上去有幾分道理,但千年文壇中有幾個人的存在,讓這7個字只能是個笑話。這幾個人里有:文能寫紅一座樓,武能守住一座城的范仲淹;文能寫出《滿江紅》,武能馬上定乾坤的岳飛;文能當上詞中之龍,武能千里追叛將的辛棄疾。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這三位都是來自后世眼中很羸弱的宋朝。他們身上體現出的正是古代文人的不凡之氣:當江山穩固時,他們可以吟花弄月,做個翩翩公子哥;當天下風起云涌時,他們可以持劍上馬,做個威懾四方的將領。雅致和豪邁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雖然當年他們在沙場上是如何快意恩仇我們看不到了,但從他們留下的詞作中,我們卻能感受到那股豪情。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詞中之龍辛棄疾的一篇狂人狂語,詞名《賀新郎》。這首詞你可以不背,但定要讀一次,讓你見識一下什么叫狂出了境界:
《賀新郎》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幾!
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
問何物、能令公喜?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里。
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
回首叫、云飛風起。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全宋詞》收錄了1300余位詞人的近兩萬首作品,不知道你能否找到比這首詞更狂的作品?這首詞寫于辛棄疾58歲左右,為何說辛棄疾在這首詞中狂出了境界:
首先,寫此詞時辛棄疾已賦閑多年,正如他在詞的上片中寫的,他已經是“白發空垂三千丈”。當年李白在《秋浦歌》中寫愁,也寫道“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狂了半生的李白發愁時卻也只能,照照鏡子,發出“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的感嘆。但辛棄疾卻不這樣,他對著青山,一笑人間萬事,發出“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的感慨:天下人不懂我的一腔壯志沒關系,我還能與青山互賞。落魄多后年后,已近暮年還能有這樣的心胸,令人贊嘆。
其次,只用青山的巍峨形容自己還不夠,詞中之龍還要調侃一下古人。在詞的下片,他以陶淵明自比,自己的不凡之氣江左那些醉生夢死之輩怎么會懂?最狂的是詞的最后幾句,“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這15個字將詞人心中的不平之氣寫得淋漓盡致。
縱觀這首詞,從開篇時感嘆人生令落,到以白發言愁,再到在青山中找到安慰,最后寫出一氣呵成地道出內心的疏狂之氣,通篇多處用典,卻渾然天成。千百年來,確實很少有人會寫出這樣的你狂語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