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日期:2022-7-11 13:26:58 訪問次數:892
讀了許多詩詞后,大家會發現很多文人都是愛炫技的。他們不但發明了回文詩、疊字詩、數字詩、頂針詩、諧音詩等,還喜歡刻意地避諱所詠之物,創作了一首首寫雪不帶雪字、寫月不帶月字、寫花不帶花字的作品。雖然如此“賣弄”的文人不少,但真的寫出精品的卻不多,這是一件需要極考驗水平的事。
本期要和大家說的是蘇軾的一首炫技之作。1074年自請出京的蘇軾身居密州,此時他還沒經歷烏臺詩案,所以還是一副瀟灑文人的氣質。好友楊元素曾寫過一首詠梅詞給他,在一日大醉后蘇軾便回了首千古奇詞給他,全文不用一個梅字卻成了詠梅名篇,讓我們一起來品一品:
《南鄉子·梅花詞和楊元素》
北宋.蘇軾
寒雀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忽見客來花下坐,驚飛,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飲又能詩。坐客無氈醉不知。花謝酒闌春到也,離離,一點微酸已著枝。
其實寫梅不用梅字這種詞,蘇軾已經寫了不少次了,而這一首的特別之處在于他將梅花的高潔與文人雅士的瀟灑之氣完美融合,寫得句句絕美。更奇的是,蘇軾通篇沒有正面寫梅花,全部都是通過側面的描寫來烘托,看似通篇東拉西扯,讀到最后一句才知道他的高明。
詞的上片先從籬笆上的麻雀起句。開篇5個字看似平淡,其實已經設了一疑,寒冬里,蕭疏的籬笆上卻站滿了麻雀,這是為何?第二句給出了解釋,它們是為了看樹上玉一般的花兒,這一句同樣設下了一個疑問:麻雀為何對枝上花如此有興趣。詞人不用回答大家就能猜到,因為冬天里百花凋謝,只有這梅花凌寒獨放,對麻雀來說自然是件新奇事。開篇僅12個字,就已經從麻雀的行為上襯托出梅花的與眾不同。
第二句文人們出場了。喝著酒的客人們也被梅花吸引了,來到樹下驚飛了麻雀,點點梅花被震落到酒杯中。賞梅本就是雅事,花入酒更是大雅,“驚飛”、“踏散”等動詞的使用令全詞搖曳生姿,充滿了美感。
詞的下片寫文人們醉酒后的樣子。他們大醉后坐在雪地里飲詩賞梅,連雪融化了都不知道。“花謝酒闌春到也”將人、花、酒、春融為一體,花落了人也醉了,春天也這樣來了。最后的落筆是全詞最高明的部分,前幾句從麻雀寫到人,東拉西扯其實都是為了寫出這一句。“一點微酸已著枝”是指一絲春暖之氣,已經附在了梅枝上。詞人說“微酸”是想到了青梅果,但此時顯然還不會有果子,這是虛寫。由梅花感受到了春意,繼而聯想到青梅,所以連梅枝也有了一絲微酸,雖只有7個字卻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