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狠狠综合_欧美自拍偷拍一区二区_欧美亚州综合_成人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免费小视频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新聞資訊 > 文苑雜談
文苑雜談
推薦信息
Recommend
熱門信息
Hot

誰最早預見,毛澤東會成為新中國的領袖?

發布日期:2022-8-2 16:48:05 訪問次數:844

1920年1月20日,楊昌濟追悼會上,毛澤東淚如泉涌。

他手捧《治喪辭》,雙眼通紅,訴說著自己對這位亦師亦父亦友的長者的思念。

他說自己受楊昌濟先生的影響,知道了年輕人要有“有朝氣”,要“奮斗”,要“有獨立心”,更要能“立定腳跟”。

他還悲慟地在挽聯上寫到:“恨昊天不遺一老,無情無情太無情”。

他恨蒼天無眼,讓楊昌濟這樣的大儒早早離世;也恨當下的社會環境滿目狼藉,外部列強入侵,內部不斷紛爭。

他想要結束這一切,想要為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貧苦人民爭取一絲希望,更想要完成老師的夙愿。

其實在楊昌濟的眼中,毛澤東早被認定為救民于水火的人選。

他在逝世前夕給好友章士釗的信件中稱贊毛澤東為“海內人才,前程遠大,有濟世救國之能。”

這種提前預見的能力在當時并不多見,而除了楊昌濟以外,還有另外兩人也在很早以前就看出了毛主席的不凡。

此人前途遠在你我之上

1958年5月3日,符定一病逝于北京,葬在八寶山烈士陵園。

周恩來得知此事后不禁唏噓,半晌后說道:“他是發現毛澤東同志為中國有用人才之第一人。”

而符定一與毛澤東的結緣,來自一場考試,也來自一篇文章。

符定一生于清末,是湖南有名的文學家。

他在清末民初時,曾先后擔任湖南省教育會會長兼高等師范學校校長和北京財政部次長兼理監務署長等職位。

棄政從教后,他擔任湖南省立第一中學校長,并對有志之士出資援手,支持他們到西方留學。

符定一肖像

這時候的毛澤東剛剛走出兵營,在為自己之后的求學之路做打算。

他看著報紙上各式各樣的招生廣告,對自己的未來充滿著遐想。

他先是在高等商業學校學習了一個月后,發現這里的課程一大半都是用英文教,并且課本也都是英文的,完全不考慮學生能否看懂,是否跟得上。

再加上求學初期毛澤東英文基礎較差,所以在這學習了一個月之后就自行離去。

機緣巧合之下,他向省立第一中學報了名,并在入學考試中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績。

當校長符定一看到這篇名為《民國成立,百端待理,教育與實業應以何者為要策》的文章后,立即被文章所顯露的雄厚氣魄和高瞻遠矚所折服。

他覺得這篇文章不像是一名學生寫的,反而更像出自教育家,政治家之手。

因為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如何治國”,如果沒有一定見識和看法的人,根本不會對這些有所了解。

符定一看了看作者的名字,只見卷首上用遒勁的蘭亭體寫著三個大字——毛澤東。

青年毛澤東

這個名字他之前沒有聽過,他也對毛澤東是否用“筆替”保持了懷疑,但他并沒有直接否定,他想要親自面試。

當看到毛澤東穿著打滿補丁的衣褲后,符定一心頭有些震撼,他覺得這個出身鄉下,家庭貧窮的孩子不像是能夠請得起“筆替”的人。

不過,他并不打算放棄“為難”毛澤東。

符定一為了驗證毛澤東的知識水平,所問問題不僅囊括上下五千年,更是縱橫八百里,可沒想到毛澤東絲毫不懼,其對答行云流水,語出驚人。

其中關于治國、治世以及當前社會的問題的回答,更是讓符定一暗自叫絕。

從這時起,符定一就下定決定,一定要將毛澤東培養成才。

他從自己的書庫中拿出了自己最喜歡的《資治通鑒》送給毛澤東,希望他能夠從中學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知識。

毫無疑問,毛澤東也確實成為了他最得意的門生。

符定一對于毛澤東而言,并非是簡單的知遇,因為在毛澤東的革命生涯中,符定一與他還有“過命”的交情。

1925年2月,毛澤東接到任務,組織命其返回韶山,一邊養病,一邊開展農民運動,而聽到風聲的國民黨也決定在他返鄉期間進行抓捕。

符定一得知此事后,立馬動用自己之前在政界的威望,尋找好友幫忙。

他對湖南省政府秘書長說:“放過潤之,他將來的成就遠在你我之上。”

最終,在多番打點后,毛澤東算是有驚無險地被符定一的親信送上了前往廣州的火車。

抗日戰爭時期,符定一多次為共產黨獻計獻策,更是拖家帶口的加入抗日陣營,為此,他還一度被國民黨關了大獄。

在獄中,他以毛澤東為精神導師,寫下了四個大字——“無間師生”。

他們兩個互為師徒,早期毛澤東在他這里拜師學業,而符定一也將毛澤東的思想奉為精神食糧。

雖然在符定一年老后有些跟不上毛澤東的思想,但他仍舊堅定不移地擁護著毛澤東。

如果沒有符定一的慧眼識珠,或許毛澤東成為偉人的道路會更加坎坷。而事實卻是也如符定一所料,毛澤東帶領人民走向了勝利,走向了新中國,更走向了新世界。

欲栽大木拄長天

如果問毛澤東的青年時代哪位老師對他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楊昌濟說第二,絕對沒有人敢說第一。

自1913年毛澤東和楊昌濟在湖南第一師范第一次見面時,二人就結下了不解之緣。

楊昌濟當時雖然是全中國學貫中西的大師,但其實他課程的風格卻更加嚴謹枯燥一點。

再加上他講授的倫理學課程常常會借助大量外國哲學、倫理學名著的翻譯本,所以導致沒有一定知識儲備的學生會覺得深奧晦澀難懂。

當然,也有人對楊昌濟的課程感興趣,比如:毛澤東。

毛澤東不僅把楊昌濟講授的《倫理學原理》一書反復研讀,還在自己的教材上寫下一萬多字的批語和各種標注符號,如有不懂之處,那必然會纏著楊昌濟問個清楚。

當時的毛澤東雖然還是個剛走出山溝的窮小子,可他身上那股不同于他人的求知欲和愛思考、勇于上進的精神,還是深深吸引了楊昌濟。

楊昌濟

1915年8月,湖南省教育局決定向學生增收學雜費,這一舉動引起了眾多學生不滿,毛澤東也在其中。

他認為目前學校的校長張干迂腐頑固,學校氛圍壓抑,農民學子學習壓力大,根本不適合教育的正常發展。

于是便鼓動學友會與傳統的戒律清規和迂腐頑固作斗爭,爭取應有的權益,組織了好幾場抗議示威活動。

這種舉動讓張干非常生氣,他張出告示要開除毛澤東的學籍,將其趕出學校。

這件事當楊昌濟知道后,他立即與另外幾名教授出面力保毛澤東,并寫下“自閉桃源稱太古,欲栽大木拄長天”的詩句作為聲援,最終才令張干作罷。

1918年,新民學會在毛澤東、蔡和森等人的倡導下誕生,而楊昌濟也受章士釗和蔡元培的邀請勸說離開了湖南,前往北京。

在離去前,他聽聞李石曾、蔡元培等人正在籌備赴法勤工儉學的事情,于是便在路上思考此事。

落地北京后,他立即提筆寫信給毛澤東,信上表明教育界有幾位能人大佬想送一批有志之士前往法國學習新思想,新知識。

至于學費路費問題的話,外界會資助一些,但大部分還是要秉承“勤于做工,儉以求學”的精神,希望他能夠動員長沙的有為青年,將赴法留學運動搞起來。

在新民學會的推動下,湖南成為了留學人數最多的省份,其中光新民學會就有70人參加。

但在這么多的人里,卻沒有毛澤東的名單。

1919年11月16日,新民學會部分會員在長沙周南女校合影。后排左四為毛澤東

楊昌濟將這一切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他知道毛澤東有濟世之才,也知道毛澤東生活拮據,赴法留學的100大洋路費根本拿不出手,更知道毛澤東深愛著腳下的這片土地。

他對毛澤東表示:現在擺在你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條是去法留學,路費他來想辦法;另一條就是留在北大半工半讀。

毛澤東不想去法國,最終還是留在了北京。

之后,楊昌濟便讓毛澤東暫時住在自己家中。二人每每茶余飯后便是談論學術經驗和當下時事,這讓楊昌濟對毛澤東的思想有了更高的看待。

為了讓毛澤東有機會學習到更多知識和解決他生活開支的問題,他找到蔡元培,將毛澤東介紹到李大釗的圖書館內,找了個整理圖書的工作。

這個工作不僅讓毛澤東有更多時間閱讀書籍,更是讓他有了和李大釗、陳獨秀接觸的機會。

1919年末,楊昌濟病倒在床榻上。

臨終前,他強撐著身子寫信,將毛澤東和蔡和森托夫給了章士釗。

信上寫到:“吾鄭重語君,二子海內人才,前程遠大,君不言救國則已,救國必先重二子。”

回看二人從相識、相知再到楊昌濟臨終托付一事,他對毛澤東賞識早已超脫了一般的師生關系。

他為毛澤東所做的一切,讓這位未來新中國的領導者,向領袖人物邁出了最關鍵的一步。

并世支那兩列寧

符定一和楊昌濟兩位老師雖然都認可毛澤東有濟世之才,人中龍鳳,但從現存的文字記載來看,最早預見毛主席成為中國領袖的還要數柳亞子先生。

柳亞子是一個文人,他不同于符定一這樣的大儒,也不同于楊昌濟這樣的教育家,他更像是陽春白雪的古人,有自己的一片精神世界。

1949年,柳亞子和毛澤東在北平

相傳柳亞子和毛澤東相識于1926年5月的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上。當時毛澤東作為共產黨員的身份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的代理部長,柳亞子則是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

二人雖然黨派不同,但卻在短短幾天的時間里給彼此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柳亞子更是斷定,未來中國的領袖一定是毛澤東。

回去之后,柳亞子開始了解毛澤東發表過的理論和出版的文章,并在1929年寫下《存歿口號》一詩:

神烈峰火墓草青,湘南赤幟正縱橫。

人間毀譽原休問,并世支那兩列寧。

其中對于“兩列寧”的解釋,柳亞子親自在詩末注釋:“孫中山、毛潤之”。列寧在共產主義的地位自然不用多言,而孫中山在這時也已經去世多年,柳亞子將毛澤東比之中國唯一的精神領袖,可謂是最早預見的人了。

柳亞子(第一排右二)

柳亞子喜歡寫詩,更喜歡給毛澤東寫詩。

他在看到蔣介石先后四次圍剿井岡山失敗的慘狀后,又提筆寫下《懷人四截》。其中第一首寫到:

平原門下亦尋常,脫穎如何竟處囊。

十萬大軍憑掌握,登壇旗鼓看毛郎。

詩中的“毛郎”,指的就是毛澤東。在那個年代,說柳亞子是毛澤東的鐵桿粉絲也不為過。
毛澤東身具文人骨氣,骨子里對詞藻風流也有著自己的向往。

平常只要收到柳亞子寄來的詩作,他都會忙里抽閑地欣賞一番。

若是有空,還會再回贈一首,作為好友之間的詩詞往來,其中那首著名的《沁園春·雪》便是毛澤東贈與柳亞子的詩作。

柳亞子的詩像是一種精神食糧和支柱,在最困難的那個年月,陪伴著毛澤東一起度過。

毛主席與柳亞子(左一)

結語

“太陽出來滿地紅,我們有個毛主席。”

這句詩是柳亞子在新中國成立后所作,其中寥寥十幾字代表的卻是億萬同胞的心聲。

他們慶幸在山河國破、民族存亡之際有毛澤東的出現,更慶幸在毛澤東的帶領下,新日出頭、百姓有了希望。

回看毛主席的一生,他之所以能夠成為新中國的領袖,不僅是符定一、楊昌濟、柳亞子等人的預見,更是時代和歷史的選擇。

這個選擇,讓一顆紅星從東方緩緩升起,照亮了每一塊被黑暗籠罩的土地。

二維碼
微信

微信號:fdl867201610

QQ
電話
400 106 2866
郵件
867201610@qq.com
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