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時,我國曾收到過一份來自德國的珍貴禮物——一張詳細描摹了1735年中國疆域的地圖。那張地圖上,我國幾乎雄踞了整個東亞大陸,宛若一片海棠之葉,坐擁一千三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那時我國的疆域足足比現在大一圈,然而從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我國不斷地割讓土地以求和平,最終將三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拱手讓人。

在研究我國近代國土淪喪的時候,有一張地圖可以一目了然的告訴我們答案,那就是上海出版社在1916年印發的《中華國恥地圖》。這張地圖上詳細的標明了自鴉片戰爭開始,我國喪失的國土,并配以詳實的文字解說。上海出版社繪制這張地的的目的,一是為了記錄我國國土最原來的面貌;二則是為了警醒世人與后輩,要永遠記得我們曾經所蒙受的恥辱,從而激勵我們奮起拼搏、讓國家獲得更好的發展。

回溯歷史,我國國門洞開后第一次失去國土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戰敗后,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后來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我國緊接著又喪失了九龍司,這次還是割讓給英國。不僅如此,在英軍的授意下,印度還趁機侵占我國的克什米爾地區。但這種非法的侵占,從來就沒有受到過清政府的承認,可無奈那時清政府式微,始終沒能收復這片土地。

我國近代史上,喪失國土最多的時期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那時,俄羅斯在戰爭期間跟著英法聯軍一起渾水摸魚,后來脅迫清政府簽訂的《璦琿條約》,一舉吞并我國黑龍江以北的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清政府戰敗后,俄羅斯還趁火打劫吞并了我國西北和庫頁島共八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厚顏無恥的沙俄,吞并了這些地區之后,還把那些地方的大多數地名改了,好像這樣就能掩蓋自己侵占別國土地的事實一樣。已經占了中國很大便宜的俄羅斯并未就此收手,在俄羅斯的悄悄支持下,阿古伯進犯新疆地區,成功取得了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更加過分的事,嘗到甜頭的俄羅斯甚至還厚顏無恥的提出了“黃俄羅斯”計劃,企圖占領我國長城以北的大片土地。

后來,在甲午海戰中清軍戰敗,在簽訂《馬關條約》之后,我國無奈讓出臺灣和遼東的主權。但因為德國和俄國的干涉,遼東最終落入了俄國的手里。在1905年時,日本發動日俄戰爭,出人意料地擊敗了俄國,將東北地區納入勢力范圍。幾十年后,日本正是憑借著在東三省的勢力,才有底氣發起侵華戰爭。但在第二次世界戰爭結束,日本戰敗之后,日方將臺灣等地歸還給中國。

清朝滅亡后,蒙古對中華民國態度曖昧,一直處于若即若離的狀態。在蘇聯成立,并且明確地表明支持蒙古獨立之后,蒙古迅速的脫離民國,獨立建國。蒙古獨立后,北洋政府曾想過出兵收復失地,甚至都已經發兵了,但后來因為北洋政府內部派系爭斗嚴重,最終無奈退兵、無功而返。在二戰后期,奠定世界新體系的雅爾塔會議中,斯大林強制要求民國政府承認外蒙古的獨立。自此,我國徹底失去收復外蒙古的希望,外蒙古也不再和我國的國土有任何牽連。

在我國近代史上,不僅是西方列強強奪我國的土地,甚至就連英國的殖民地也霸占過我國的一些領土。比如清朝晚期才脫離我國的緬甸,也在瓜分我國國土的狂潮里分得了一杯羹。從1842年-1885年,緬甸三次成為英軍借道進攻我國云南的通道。1885年時,緬甸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而后,緬甸借著這次便利,先后和我國簽訂條款,占有了我國西南方約2.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緬甸都如此,更不用說印度了。1903年時,英軍曾侵占了藏南地區,面對英國,當時清政府只好忍氣吞聲,默認了英國這種行為。因為請政府的不作為,藏南地區成為了爭議區域。甚至在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仍然和印度存在領土糾紛,并因此爆發了小規模的戰爭。雖然我們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藏南地區至今仍有8.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印度非法占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