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和人民的目光是雪亮的,他們能夠篩選出那些真正對國家、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并將他們的名字深深刻在史冊上。
成長環境和眼見格局的不同,讓人們對自己的人生定位也有所不同。有人喜歡平凡樸實的一生,就有人追求奮進拼搏的一生。但凡那些青史留名的人,都是不甘平庸的人。赫魯曉夫從小便是一位心懷天下、不平庸的人。
多年的學習和成長,讓他一步步走上了蘇聯最高領導人的職位。赫魯曉夫對于蘇聯的貢獻,令俄羅斯人民至今都懷念他。

堅定的改革家
赫魯曉夫出生于1894年的俄國農村,他是窮苦農民的孩子,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更加明白底層人民生活的不易,也更懂得基層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赫魯曉夫的父親是一個實干家,他在鐵路上、礦場和磚廠里都做過工,掙了不少辛苦錢。靠著父親的供養,赫魯曉夫上過4年學。只可惜,家境的窘迫和昂貴的教育支出不得不讓他輟學。
赫魯曉夫十四歲那年隨著父親一同移居至尤索夫卡,迫于生計,他進廠打工,成為了一名鉗工。在這個城市里,赫魯曉夫成為了一個稚嫩的工人。看著那些一場又一場的民主革命運動和工人運動,赫魯曉夫開始對政治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做工期間,赫魯曉夫參加過許多場社會民主工黨發起的宣傳活動,后來他甚至可以領導工人進行罷工和游行活動。這些早年時期的運動經歷,讓他越發接近政治,也越發了解政治。
1918年,赫魯曉夫加入了布爾什維克黨。因工作能力出色,赫魯曉夫很快得到了列寧的賞識。此后,赫魯曉夫的政治之路順風順水,成為了斯大林的得力干將。

在斯大林身邊做事時,赫魯曉夫深深體會到了斯大林的魅力。在斯大林進行大規模政治洗盤運動時,赫魯曉夫憑借著對斯大林路線的堅定支持而幸免于難。可在欽佩斯大林的工作能力之余,赫魯曉夫也很擔心社會上風靡的對于斯大林的個人崇拜風氣。
斯大林去世后,赫魯曉夫暗中積蓄力量,一躍成為斯大林之后的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上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破除對公眾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他甚至下令將斯大林的遺體移出列寧墓,以免公眾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風氣日后卷土重來。

人民記住了他
赫魯曉夫在位期間做出了許多大力度的改革,而這些改革深入民心,令俄羅斯人民至今還在懷念他。
縱觀國內外的歷史發展進程,能夠令人民群眾銘記在心的領導人,一定是深刻走進人民群眾心中的人。赫魯曉夫得人心主要有兩件大事,一為糧食領域的改革,二為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俄羅斯的地理位置較高,國內許多地區都是凍土,不適宜糧食種植。這種惡劣的農作物生長條件,一度成為困擾俄羅斯糧食產量的重要因素。要想社會穩定,那百姓的肚子一定要填飽。為此,赫魯曉夫下定決心,在全國范圍內大肆推廣玉米的種植。

宏觀上來看,赫魯曉夫推廣種玉米的決定好像失敗了。因為這一盲目地擴張種植,讓俄羅斯國內很多土地遭到了破壞。可細細研究,我們不難發現其中的生機所在。
這一輪大范圍的培育,讓俄羅斯人民找到了真正適宜種植玉米的地區。靠著這少數的“風水寶地”,俄羅斯的玉米產量翻了一番。如此可喜的成績,自然令農民們欣喜若狂。

此外,赫魯曉夫還取消了農產品的義務上繳體制,取而代之國家收購制。這一制度的改變,直接提升了農民的收入,極大改善了農民的生活狀況。不僅如此,赫魯曉夫還在二戰后積極裁軍以削減軍隊支出。他力排眾議,大力發展民生,最終讓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直線提升。
可以說,赫魯曉夫能夠被人民記住,自然是因為他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好事。

輝煌的謝幕
政治斗爭,是一個不休止的歷史主題。無論是哪一個國家、哪一位領導人,都無法避開政治斗爭的問題。1964年,赫魯曉夫正悠然自得地在黑海之濱度假。與此同時,國內正謀劃著一場陰謀與動亂。
在赫魯曉夫遠離政治中心之際,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發動政變。權力的倒臺令赫魯曉夫被迫退休,自此消失在公眾的視野之中。
被迫退休之后的赫魯曉夫已經無心再重回權力巔峰了,他認命般的被軟禁在鄉間,孤獨地過著清閑的日子。在此期間,赫魯曉夫寫了一份長長的回憶錄。

這份回憶錄,是他充實又慷慨激昂的一生。與此同時,赫魯曉夫還在回憶錄里揭秘了當年許多重大事件的內部情況。克格勃發現這一情況后,甚至禁止其再寫回憶錄。
赫魯曉夫聽到克格勃的蠻橫規定后勃然大怒,他才不管克格勃什么無理規定,他就是要記錄自己的一生,就是要留給后人他的真實一生。
最終,赫魯曉夫還是完成了自己的個人回憶錄。在克格勃的嚴密監視下,赫魯曉夫的家人成功將他的個人回憶錄稿件帶了出去,并委托一家出版社出版。

1971年9月,這位曾經輝煌一時的蘇聯最高領導人在無盡的孤獨中去世。去世后,赫魯曉夫被安葬在新圣女修道院公墓。
當時,雖然媒體并未在報道中突出“赫魯曉夫”的名字,但人民群眾對于赫魯曉夫的追悼,還是令新圣女修道院公墓人頭涌動。人民的追憶,是大家對赫魯曉夫昔日功績的最大認可。

小結: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赫魯曉夫在位期間有功也有過,但整體來看,赫魯曉夫的功績還是十分突出的。
有人說,是赫魯曉夫的改革促使蘇聯社會迸發了新的活力。他的新政策打破了斯大林模式,具備很強的開創性。但可惜,赫魯曉夫并沒有參悟馬克思主義的真正內涵,也沒有抵擋蘇聯解體的歷史趨勢。
評價一位歷史人物,我們要用歷史的眼光去看待。赫魯曉夫被人民群眾懷念至今,自然是對他當年功績的最高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