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像了,太像了!”
無意間從丈夫王景清那里聽說海南省有一座山長得像毛澤東后,作為毛澤東女兒的李訥在1993年7月25日親自來到南海查看。剛看到那座山的那一刻,她就覺得傳聞沒有夸張和虛構,親切感覺那座山確實長得太像毛澤東了,忍不住贊嘆起來。
這座山原名叫“保國山”,矗立于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保國農場以東約800米處,被認為長得像毛澤東不久,相關部門就給它改名,叫做“毛公山”。
其實,人們察覺“毛公山”長得像毛澤東,已是很早以前的事了,是一個干部來保國農場視察時意外發現的。

一、意外發現一山頭像毛主席
1991年國慶后的某天,在海南農墾總局團委當干部的黃小衛,來到樂東縣保國農場檢查團建工作。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此行居然有一個相當意外的收獲——發現長得像毛澤東的山。
在農場團委書記林慶州等人的陪同下,黃小衛來到了農場辦公大樓3樓的陽臺上休息聊天,同時觀賞夕陽西下的農場的景色。
突然,黃小衛感覺在農場以東不遠處的“保國山”特別像一個人形。產生了這個念想后,他仔細看了又看,隨即想起了一個人——毛澤東。
腦海中冒出這樣的聯想,黃小衛難掩心中的驚奇和興奮,對林慶州等人說:“這不是毛澤東靜臥在山上嗎?太像了!”
聽他這么一說,林慶州等人也仔細端詳起來,隨后幾乎異口同聲說:哎呀,真是太像了,就是他!
他們都在感慨和自嘲,在農場里工作了那么久,怎么就沒有發現“保國山”和毛澤東非常像呢?怎么就沒有產生這個聯想?
這就有點像著名的法國雕塑家羅丹說的那句話:“世界上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發現美麗的眼睛!”
“保國山”早在百萬乃至千萬年前就形成,而毛澤東是20世紀偉大的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偉人,只能說后者比較像前者。將兩者聯系起來,就是發現“世界的美麗”,農場的工作人員沒有做到,黃小衛卻意外做到了。
他們發現這個“美麗”后,一傳十,十傳百,聽聞到傳說的人紛紛來到保國農場觀景,都想要目睹那座形貌與毛澤東很像的“保國山”。
有去過北京毛主席紀念堂經歷的觀看者前來瞻仰時,都忍不住說,山看起來簡直就是躺在毛主席紀念堂水晶棺里的毛澤東。一些海南群眾說,水晶棺的材料來自海南,毛澤東雖然沒來過海南,百年后卻“長眠于海南”。
可見,群眾已經接受了“保國山”與毛澤東存在關聯的想法。
后來開發“保國山”的時候,也許是為了加強毛澤東與山的聯系,又或許是為了加大景點的吸引力,相關部門嚴格管控與毛澤東有關聯的字樣,將“保國山”改成了“毛公山”。
這一改真有用,“毛公山”的名氣一下子就上來了。
那么,“毛公山”真的像毛澤東嗎?
二、李訥來到毛公山
“毛公山”坐落在“青祖胡峰”上,海拔630米,絕對高度320米,呈東北至西南走向,綿延4公里。

其中,形似毛澤東頭像的山體部分十分龐大,長185米,寬56米,額部是一塊相當突出的巨石,頭部到胸部約有1000米的距離。
除了這樣酷似毛澤東形象的山體線條,在輪廓方面,山的許多地方也有毛澤東“標志性”的特征。比如,鼻部、嘴唇、下巴、脖頸等分布均勻、凹凸有致,簡直就是一個人的輪廓,栩栩如生。
再者,山體之上以及周邊的樹木,也為“毛澤東的形象”添加了不少相似度。
那些野生的林木郁郁蔥蔥,就像是毛澤東瀟灑的發型;幾棵繁茂而高聳的樹木簇擁到一起,看起來像是毛澤東嘴巴下面的那顆痣;常年涓涓流出的清泉,像是毛澤東安詳的眼睛……
意外從丈夫王景清那里聽說“毛公山”形似父親毛澤東后,李訥在1993年7月25日親自前來觀看。這一看,她也相當震驚,拿起相機就拍了幾張照片,情不自禁感嘆:“太像了,太像了!”
同樣是毛澤東女兒的李敏和她的丈夫孔令華看到了李訥拍的照片,孔令華決定也親自前去看一下。
初見“毛公山”時,孔令華哭了。
1997年,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也來瞻仰,直接說“太像主席了”,認為重點都在臉部。
后來,毛岸青之妻、毛澤東兒媳邵華將軍也來到“毛公山”面前,有些感動地說:“太像我父親了?!?

對“毛公山”形似毛澤東的事,毛澤東親人或見過毛澤東的人都給予了肯定,可以看出毛澤東和山的聯系,不是人們一廂情愿刻畫出來的,而是兩者真的很像。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除了“毛公山”與毛澤東很像,在“毛公山”的附近,一些山、村落的命名與革命也有聯系。
“毛公山”的北部有一座山峰格外引人注目,它有一個聽了就使人難忘的名字——“寶塔山”。革命圣地延安的標志物正是延安寶塔山和山上的寶塔,而“毛公山”附近還有這么一個“寶塔山”,不由得讓人們將它們聯系起來。
人們不僅將海南寶塔山和延安寶塔山聯系到一起,還將海南寶塔山的高度與毛澤東親手建立起來的第一支中央警衛隊關聯起來。
經國家遙感中心測定,測量出海南寶塔山的海拔高度為834.1米,這幾個數字,剛好和第一支中央警衛部隊的番號一致,他們的番號正是8341。
人們紛紛認為,這是寶塔山在守衛“毛公山”。
“毛公山”周邊村落的命名,也勾起了人們的興趣。
山的南面,也就是正面,有“從共村”和“抗美村”。從共村顧名思義就是跟著共產黨走;抗美村,原名為“保坑默村”,因村里有三位青年在1952年參加了抗美援朝,為了紀念他們,村名改成了如今的“抗美村”。
山的東面,有一叫做“東方紅”的苗族村。1964年,進駐“東方紅村”的工作人員幫助村民解決了照明問題,為了感謝他們,特別將村莊取名為“東方紅”。又有一說法,那里可以看到日出,因而取這個名字。
總之一聽到“東方紅”,總會讓人想起與毛澤東相關的那首時代紅歌——《東方紅》。
此外,山的附近還有“保國村”、“解放村”等等。
“毛公山”與毛澤東形似,山附近的諸多村落和革命又有各種聯系,毛澤東后人和當地部門都想開發“毛公山”,弘揚紅色革命精神的同時,增加當地居民的收入。
三、開發“毛公山”
1992年7月,保國農場把“毛公山”和毛澤東形似的事上報給了海南省政府,獲得省委主要領導的重視。省委馬上讓有關部門到保國農場和“毛公山”考察。

8月7日,省委又讓省環境資源廳、省旅游局牽頭,組織有關部門共42位領導、專家和學者進行評議會。
經過反復討論和評議論證,專家一致認為,“毛公山”自然景觀與毛主席形象酷似的聯想是準確的,堪稱世界奇觀,具有很大的價值。
會后,省委將會議結果上報給國家,希望獲得國家的評議意見。
11月,國家環保局下發了016號文件,認可海南上報的情況,要求海南加強保護該自然景觀,支持積極開展旅游資源開發。
李訥、孔令華等毛澤東親人來“毛公山”考察后,也支持開發“毛公山”。這其中,李敏的這個愿望最強,孔令華之所以來看“毛公山”,正是李敏要求的。
孔令華來考察時,一直擔心一個問題,就是雨水會不會讓“毛公山”的山體變形,從而影響旅游開發?
地質專家對“毛公山”一帶的巖石巖層進行考察與分析后回答孔令華:大可不必擔心這些問題,一百年內不會變形!
專家的話,給想要開發“毛公山”的毛澤東親人和相關部門吃了一顆定心丸,相關工作很快就被搬到臺面上來談。
1994年底,負責開發“毛公山”的相關部門通過各種門路和渠道,向社會籌到了一定的啟動資金,許多工程開始動工。
到1997年底,經過三年的建設,“毛公山”旅游區已基本完工,毛主席雕像、毛公山紀念碑、毛公山敬拜堂、畫廊、涼亭、圖片展覽長廊、募捐碑以及銷售亭、迎賓館等,都陸陸續續被修建好,基本有能力接納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要去瞻仰“毛公山”的游客,在晴朗天氣里的下午4:00~6:00期間,即太陽即將下山的時候,進入相應的瞭望點,就能看到山體像毛澤東一樣靜靜在那里仰躺。
“毛公山”被開發后,海南省農墾招商局陸續展開了招商會,在毛澤東誕辰100周年之際,中央藝術團來到農場義演。這些活動,都推動了“毛公山”的宣傳,知名度不斷提高。
國內外慕名而來瞻望“毛公山”的游客絡繹不絕。
據相關不完整的統計數據顯示,僅是開發景區的三年內,即1994年底到1997年底,“毛公山”的客流量已經超過了幾百萬人次,海外共有18個國家的游客前去瞻仰。

可見,“毛公山”被確認為形似毛澤東后,其吸客能力有多強了。
實際上,人們名義上是去看奇山怪景,本質卻是景仰偉人毛澤東。
政府領導以及國內外一些名人前去瞻仰后,都留下名字或給“毛公山”題詞,比如國家旅游局副局長何若泉、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長徐靜、中央黨校教授金春明等。“毛公山”的開發由此又增加了一些人文內涵。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出了海南這第一個“毛公山”,全國接下來就如雨后春筍般接連冒出了許多個“毛公山”,都被開發成了景區,有些地方的影響力一點也不遜于海南“毛公山”。
四、全國各地突然冒出的毛公山
在海南發現“毛公山”不久的1993年,人們在修建三峽大壩時,在湖北宜昌夷陵區的黃牛山頂,也發現了仰躺著的毛澤東像。
從外形上看,那開頂的額頭、上翹的下巴以及高凸的鼻梁等等,都很像毛澤東。
消息不脛而走后,當地政府馬上邀請專家來考察。最后得出的結論是,這座山是自然形成的,其形貌確實與毛澤東很像。
然而,因為沒有多方面的投入,這座后來被稱為湖北“毛公山”的山體,無論是開發還是知名度,都比不了海南“毛公山”。
同樣是1993年,一座矗立在黑龍江牡丹江鏡泊湖附近的小山,也被認為很像毛澤東,毛澤東后人曾多次去參觀。
隔著牡丹江遠遠望去,這座山就像安詳的老人一樣,靜靜躺在那里。不過,它高高的鼻梁、豐滿的臉頰和凸顯的胸膛,讓人們聯想到它很像毛澤東。
許多附近的老人聽說后,均不辭千里前來瞻仰,感嘆實在太像了。
在黑龍江雞西市穆棱河北岸的魚亮溝一帶,還有一座“毛公山”,其臉部的輪廓和躺在毛主席紀念堂里的毛澤東很相似,相當神奇。
在山東青島的嶗山西麓,人們也找到了一座“毛公山”。但這座“毛公山”和海南的那一座不一樣,那是一座渾然天成的酷似毛澤東站立著的石像。
消息傳開不久,毛澤東嫡孫,也就是毛岸青之子毛新宇,親自來到青島“毛公山”瞻仰。
看到那座石像時,毛新宇當即就表示“太像爺爺了”,說好像看到毛澤東就在那里矗立著,遙望遠方。
經過研究,人們發現青島“毛公山”具有兩大特點:一、石像是純天然的,沒有任何雕刻和加工;二、這座“毛公山”是全國發現的“毛公山”里,唯一站立著的“毛澤東”。

在這個石像的身上,人們發現了與毛澤東相關的巧合。石像高8.3米,毛澤東在1976年去世時,剛好83歲,兩個數字巧合對上了。
除了青島,在煙臺招遠市羅山國家森林公園北側山巒一帶,人們也發現了一座“毛公山”。
聽到這個消息后,李訥親自前去查看,發現還真的與父親很像,情不自禁留下了“奮進”二字。
在李訥之后,毛新宇也來到煙臺瞻仰,并留下了“我愛毛公山”五個大字。
曾在毛澤東身邊工作過的王明富則留下一首詩:“齊魯圣賢地,毛公臥羅山。與民共日月,笑看艷陽天?!?
在陜西旬陽,人們也發現了一座“毛公山”。
其實,認為這座山的形貌與毛澤東相似前,它本來有一個叫做“男黑山”的稱呼,與漢江北面的“女黑山”隔江而望。兩座山是否有動人的故事,就不得而知了。
如今站在旬陽新電站壩址附近遙望過去,可看到已改名了的旬陽“毛公山”,其棱角確實很像仰臥著的毛澤東。寬寬的額頭、高高的鼻梁,尤其是那嘴下的痣,依稀可見。
在河南確山縣蟻蜂鄉,當地的“螞蟻山”聞名遐邇。不過,聽說海南、黑龍江和青島等地發現“毛公山”后,當地人仔細端詳“螞蟻山”,發現它也像躺著的毛澤東。
對此,當地人信心十足,他們認為“螞蟻山”比海南的“毛公山”更像毛澤東。隨后他們也為“螞蟻山”改了名字,同樣叫做“毛公山”。
河南“毛公山”與全國發現的其他“毛公山”最大的不同就是“衣著”,從特定的角度看過去,整座山就像一個穿著中山裝的人躺在那里。因為這個特點,當地人認為這和身穿中山裝躺在毛主席紀念堂里的毛澤東很像。
當地政府聽說后,特地為蟻蜂鄉修了一條路,供想要瞻仰的人過去瞻仰。果不其然,當地道路開通后,便有許多游客前來拜訪。
除了這六個比較有名的“毛公山”,其實還有其他的“毛公山”,比如七臺河勃利毛公山、泰安肥城毛公山、雞西魚亮溝毛公山,等等。
海南“毛公山”開了一個先例,讓人們看到一些奇峰峻嶺后,都忍不住將其與毛澤東形象聯系起來,于是就出現了一個又一個“毛公山”。
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毛澤東小時候就與山、石等有奇妙的關聯。人們將他和山聯系起來,如果他還活著,相信他也會相當高興。
五、毛澤東與山石密不可分的聯系

八歲前,毛澤東大多時間都在外婆家度過。他外婆家在唐家坨,與韶山沖僅有一山之隔。
唐家坨附近有一座石觀音像,比較信佛的外婆總是帶著毛澤東去拜那座觀音。因為這件事,外婆還為毛澤東取了一個特殊的名字。
許多人并不知道毛澤東的乳名“石三伢子”是什么意思。“三伢子”是毛澤東本來的乳名,至于“石”字,就是他外婆給加上去的,還是與石觀音像有關。
外婆向石觀音祈愿后,還讓毛澤東拜石觀音為“石干娘”。因此,毛澤東乳名“三伢子”的前面才加了一個“石”字。
外婆這么做的用意,就是希望毛澤東健健康康,身體如石頭一般強壯,意志也如石頭一般堅強??傊褪窍M升埑渗P,有一個好的光景和未來。
也許是外婆的虔誠和祈禱感動了觀音,毛澤東長大后果然意志力堅強、身體健康,領導全國人民從黑暗走向光明,領導中華民族由貧弱走向強盛。
對于外婆給自己拜的“石干娘”,毛澤東一直記著。
1959年,在外漂泊多年終于回到家鄉后,毛澤東曾宴請家鄉的父老鄉親吃飯,等到大家都來了的時候,他開玩笑地說:“還有一個人沒有來呢!”
聽到這話,大家一臉愕然,紛紛左顧右盼,想要看清是誰還沒有來。
毛澤東又以開玩笑的口吻說:“是我的石干娘啊!”
一聽說是“石干娘”,眾人恍然大悟,皆大笑起來。
他們都知道,毛澤東說的是外婆家附近的石觀音。他和石觀音的故事,早在他們之中流傳已久了。
除了名字里有“石”字,與石頭有微妙的聯系,毛澤東還與各種山川有不解之緣。
革命生涯中,毛澤東在井岡山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革命根據地,他說:“我這輩子爬了不少山,累不壞,井岡山那么大,還不是靠兩條腿走過來的!”
第5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被迫長征,毛澤東當時也在隊伍里。一路上,不知他翻過了多少座山,跨過了多少條河。
新中國成立后,他還喜歡到泰山、廬山等著名的中華山川云游……

他這么愛山,人們把山當成他,相信他是不會拒絕的。
愿他的精神和大山一樣,一直永垂不朽,永遠被傳承下去。
結語:
人們看哪一座山都像毛澤東,其實是在懷念毛澤東,銘記他對中華民族所做的貢獻,希望他的精神永遠被傳承下去。若非如此,那就不知道怎么去解釋了。
比如,如果人們不懷念毛澤東,肯定不會認為“保國山”像毛澤東,陜西的“男黑山”、河南的“螞蟻山”亦是如此。
正因為懷念毛澤東,發現這些山比較像毛澤東后,他們才主動為山改名,用與毛澤東相關的字樣來命名,表達思念之情。
毛澤東為中華民族和革命付出了終身,做出了杰出貢獻,他能受到民眾如此愛戴,是應有的,也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