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言:“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以言,深于矛戟。”
語言是一把雙刃劍,良言溫暖人心,惡語傷人無形。
說出口的話就如潑出去的水,帶來的傷害收不回來,也無法彌補。
我們經(jīng)常會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示給外人,把不好的一面發(fā)泄到家人身上。
正如有句話說:那些你能傷害的人,往往是最在乎你的人。
可即便是最親近的人,說話也要注意態(tài)度,尤其是這3個字,永遠不要對身邊的人說!
01
別對父母說:你別管
隨著時間的變化,社會的發(fā)展,父母在日漸衰老,不再是曾經(jīng)的無所不能,我們也不再對他們唯命是從。
我們有了獨立的思考和判斷,與父母之間的代溝和距離也越來越遠。
可在父母眼里,我們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總會免不了嘮叨和囑咐,怕我們吃虧、怕我們行差踏錯。
或許,在你的生活里,父母只是其中一部分,但在父母眼中,你就是全部。
父母不會抱怨我們索取,只怕自己給予的不夠、成為我們的負擔。
有時候,我們回到家,他們總是會問起家庭、工作、或是生活小事,可遇到我們心情不好時,卻會對他們說:你別管,說了你們也不懂。
有時候,父母給我們建議,我們會覺得他們的想法落伍、甚至讓他們別參與。
你是否注意到他們越來越依賴我們,在我們面前說話也變得小心翼翼,怕我們不高興、怕我們嫌棄他們。
我們都有老的一天,若是子女也對我們?nèi)绱耍覀冇钟泻胃邢耄?
所以,不要嫌棄父母的嘮叨,更不要漠視父母的關(guān)心,珍惜陪伴父母的日子。
父母想要的幸福,不是給多少錢、也不是住多大的房子,而是子女多點耐心、多些陪伴。

02
別對愛人說:煩不煩
老話說:一人主張,不如二人商量。
婚姻,就是兩個人彼此付出,不斷磨合的過程。
兩個人在一個屋檐下朝夕相處,爭吵和矛盾是必不可少,誤解和生氣更是不可避免。
愛人之間一定要相互體諒,信任和理解對方,不要把壞情緒都發(fā)泄到對方身上,那樣對對方不公平。
遇事和愛人有商有量,尊重彼此的意見,參與其中,不把壓力都堆在一個人身上。
愛人,是今生陪你最久的人,也是彼此攙扶到老的人。
每個人都會遇到心情不好、或是彼此有矛盾的時候,可以不說話,彼此冷靜一下,但不要在生氣的時候,說傷害對方的話,比如:煩不煩、隨便你、無所謂...
不要寒了對方的心,心若寒透了,是無法捂熱的。
俗話說:“夫妻一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幸福的家庭,從不是一個人的單槍匹馬,而是兩個人的雙向奔赴。

03
別對孩子說:太笨了
孩子,從咿呀學語到蹣跚學步,每天都在進步、給我們驚喜。
或許,在我們看來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對孩子而言,都是一次歷練和成長,所以,我們要看到孩子的進步,給予鼓勵和肯定。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關(guān)注,但成長都有一個過程,都有調(diào)皮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多些耐心、多加引導。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我們要以身作則,學會控制情緒,調(diào)整和孩子的溝通方式, 試著理解和換位思考,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強制孩子一定要去怎樣做。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父母的影響至關(guān)重要,孩子做的不對的地方,要正面引導,而不是語言暴力,比如:太沒出息了、怎么這么笨,啥也不是...
語言,有一種神奇的魔法,好話說久了會成真,壞話說久了也會成真。
父母的情緒,對孩子有很大影響,要懂得控制情緒,學會溝通的技巧。
吼叫打罵,有時候會適得其反,學會與孩子溝通交流,有時候會事半功倍。
我們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所以,遇到問題不要逃避和指責,多些耐心和鼓勵,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

言是傷人斧,語是割舌刀。
父母、愛人、孩子,是我們?nèi)松钪匾娜耍欢ㄒ⒁庹f話分寸,不要傷了最愛我們的人。
與父母相處,多些尊重和耐心;
與愛人相處,多些體諒和信任;
與孩子相處,多些鼓勵和肯定。(哲學人生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