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二十四節(jié)氣的第一個節(jié)氣,也是代表季節(jié)更替的節(jié)氣,標志著從寒冷的冬季向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過渡。
立春的時間在每年的公歷2月3日-2月5日交節(jié),時間相對固定。但是,按照農(nóng)歷的時間來看,不同的年份,日期相差較大,有些年份在臘月,有些年份在正月,前后能相差一二十天。
民間關于立春,也流傳著“早立春”、“晚立春”的說法,對此還有一些諺語,比如“早立春堆滿谷,晚立春堆滿人”。有朋友會問,什么是“早立春”和“晚立春”?2023年立春是早還是晚?立春早或晚有啥說法?年景如何?早立春好還是晚立春好?本篇內(nèi)容,筆者就詳細說說上述問題,大家看完后就有答案了。

早立春和晚立春如何判斷?
按照民間的區(qū)分方法,主要從2個方面來說。
其一,按照立春當天農(nóng)歷的時間來判斷。
查看日歷,每年立春的農(nóng)歷時間,不是在臘月,就是在正月。如果在臘月立春,則被稱為“早立春”,相反,如果在正月立春,則被稱為“晚立春”。
2023年立春時間是2月4日,對應陰歷為正月十四,屬于“晚立春”。同樣,2022年立春是2月4日,當天陰歷時間為正月初四,也屬于“晚立春”的范疇。
而2021年立春時間2月3日,當天陰歷時間為臘月二十二,按照上述說法,則屬于“早立春”。2019年立春時間是2月4日,當天陰歷時間為臘月三十,也屬于“早立春”。

其二,按照立春當天的具體時間來判斷。
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每一個節(jié)氣,都有具體的時間,而立春的具體時間為太陽到達黃經(jīng)315°時的那一刻,就是立春的具體時間。如果當年立春時間在中午12點之前,則被稱為是“早立春”,相反,如果立春時間在中午12點之后,則被稱為是“晚立春”。
2023年立春時間為2月4日10點42分21秒,在中午12點之前,因此,按照這種說法,今年屬于“早立春”。
結合上述2種判斷方式,按照第一種的說法,2023年屬于“晚立春”,而按照第二種說法,2023年則屬于“早立春”。不同的判斷方式,得出了不同的答案,這是為何?
其實,不論“早立春”或“晚立春”都是人為所設置的,歷法上沒有早與晚之分,又由于區(qū)域不同,當?shù)厮鱾鞯恼f法不一樣,就出現(xiàn)了同一個年份,既是“早立春”也是“晚立春”的現(xiàn)象。

早立春或晚立春有啥說法?年景好不好?
- “早立春堆滿谷,晚立春堆滿人”
農(nóng)諺說“早立春堆滿谷,晚立春堆滿人”,單從字面意思解釋,如果是“早立春”的年份,家里的谷子會堆滿,說明了當年風調(diào)雨順,莊稼產(chǎn)量高,“谷”不僅單指谷子,還指其它的糧食作物。
如果是“晚立春”的年份,屋外的人都堆滿了,這里用了夸張和比喻的手法,說明了當年年景不是很好,莊稼產(chǎn)量不高,或者顆粒無收的現(xiàn)象。舊時的社會,大多數(shù)家庭主要依靠種地為生,如果產(chǎn)量不高,就要面臨著餓肚子的情況,時間久了之后,經(jīng)受不住饑餓而去世。通過“堆滿人”的比喻,來形容莊稼產(chǎn)量極其不好。
因此,從農(nóng)諺“早立春堆滿谷,晚立春堆滿人”來判斷,“早立春”的年份是好年景,“晚立春”的年份則年景不好。

- “早立春收,晚立春丟”
這句農(nóng)諺的意思也很好理解,如果是“早立春”的年份,則是好年景, “收”字表達了收獲,代表莊稼長勢好,產(chǎn)量高,農(nóng)民享受豐收的喜悅。
如果是“晚立春”的年份,則當年的年景不是很好,“丟”字說明了莊稼丟失了,有降低產(chǎn)量的寓意,說明產(chǎn)量不高。
所以,這句農(nóng)諺和上句農(nóng)諺所表達的意思是相同的,作為農(nóng)民朋友來說,希望是“早立春”,而不是“晚立春”。

不過,上述也提到了,“早立春”或“晚立春”都是人為設置的說法,并且,根據(jù)判斷方式不同,也會出現(xiàn)同一年份既是“早立春”也是“晚立春”的情況。因此,有人說,通過立春時間來預測年景的好壞,并沒有科學依據(jù),是不可信的,大家了解即可。
而也有人說,立春早晚的說法,既然能流傳到現(xiàn)在,就有它存在的意義,對于部分地區(qū)來說,仍然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不能完全否決。
大家對此怎么看呢?你認可早立春或晚立春的說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