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日期:2023-2-7 11:18:36 訪問次數:746
在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龍是最尊貴的生物。在古代傳說中龍是鹿角、蛇身、鷹爪、魚鱗等等。有人認為龍的形象來源于部落時期一種名為“合符”的習俗。在《史記》中就記載黃帝在部落大戰時期每消滅一個其他部落,就會將其部落圖騰中的一部分融入自己的圖騰,黃帝最初以蛇為圖騰,擊敗大量部落之后就產生了龍這樣的圖騰綜合生物。也有人認為是古人看到鱷魚、蟒蛇或是閃電之后臆想出來了龍這樣的虛構生物。
龍雖然是一種虛構的生物,但是中國龍文化基本上一直和中華傳統文化緊密相連。皇帝會稱自己為真龍天子,皇帝的生活用品也會冠上“龍”字,例如龍袍、龍靴、龍冠等等;在民間也有很多“龍”的影子,我們自稱為龍的傳人、慶典時會舉行舞龍表演、端午節的時候會舉行龍舟比賽等等。
除此之外在風水學上也有龍脈這一說,尤其是在古代的皇家更是對龍脈一說非常推崇。他們認為都城應該建造在龍氣遍布的城市,例如長安、開封、洛陽等地,帝王選擇自己的陵墓的時候也會選擇建造龍脈之上。為了保護自己江山朝廷的穩固,很多帝王都會鑿斷其他地方的龍脈,例如秦始皇就命術士將金陵(南京)地區的龍脈切斷、李世民讓袁天罡斬龍脈。
到了明朝的時候,朱元璋為了保護大明千秋萬代,自然也會采用切斷龍脈的方法來維護自己家族的延續,而朱元璋派出斬龍脈的高人便是劉伯溫。劉伯溫是幫助朱元璋奪得天下的最大功臣之一,朱元璋認為劉伯溫的重要程度相當于楚漢戰爭時期劉邦身邊的張良。在民間還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說法
劉伯溫的智慧不僅僅體現在用兵軍法上,他對天文地理、易經八卦的研究在當時也是無人能出其左右,相傳劉伯溫的燒餅歌就一直預言到了二十一世紀。因為劉伯溫的獨特才能,所以朱元璋登基之后就派遣劉伯溫到各地去斬斷龍脈。相傳劉伯溫從現在的廣東福建地區開始斬龍脈,一直斬到東北都沒有受到阻礙,但是到了長白山腳下劉伯溫卻扭頭就走。
為什么一路走來幾千里劉伯溫都閑庭信步,可是到了長白山卻“膽怯”了呢?現代衛星云圖上顯示,我國的山脈走向和古老的傳說的確非常相似,從昆侖山脈發出之后分為了北、中、南三條龍脈,也許古人通過某種方式觀察出了這些山脈的走勢,才創造出了龍脈的說法。劉伯溫已經將南龍和中龍都斬斷,自然要留下北龍。
而傳說中劉伯溫自南向北一共斬了99條龍脈,因為在古代文化中九乃是數之極,對八卦研究很深的劉伯溫自然也知道“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的道理,所以并沒有動這第100條龍脈。只不過最后明朝還是被發源于大興安嶺的女真清朝所滅。
不過這些都只是牽強附會的說法,正史中并沒有相關記載,這些傳說很可能是后人發揮想象結合部分事實編造出來的故事。
雖然劉伯溫斬龍脈算大明氣運的事情應該是后人編撰,但是劉伯溫的確用兵如神,正是在他的努力下朱元璋才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其余功臣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大明276年的時間里又有著什么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