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日期:2023-2-8 12:00:58 訪問次數:851
逢年過節,很多地區都有上墳祭祖的習俗,這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傳統喪葬禮儀的一部分,不過上墳可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不是誰都能去,隨便燒點紙錢就完事的,其中有著不少注意的事項。
可能很多人認為這是古代的糟粕腐朽思想,不值得信服,但是結合實際來說,老祖宗留下來的忠告還是應該牢記的,就比如有這樣一句老話說:“上墳五不做,平安無災禍”,那其中提到的“五不做”指什么?背后又有怎樣的講究呢?
01找好墓地,切勿拜錯祖先
首先這第一件不能做的事情就是不能拜錯墳墓,可能看到這個說法會有人感覺到荒唐,這子孫怎么可能認錯老祖宗呢?
其實這種情況還是普遍存在的,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一來是因為古代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百姓生活困苦,經濟條件很差,所以親人去世只能草草安葬,有的可能連棺材都買不起,拿草席卷著就算是下葬了,正因如此,很多墳墓也都沒有墓碑,畢竟墓碑的價格也不低,貧苦的百姓負擔不起。
二來就是后代子孫很多都不會繼續留在故鄉,而是在長大之后遠走他鄉,去外地發展,往往一年半載才能回來一趟,而因為時間間隔比較久,他們很可能忘記祖輩的墳地在哪,或者是不記得自己直系的祖先墳墓的具體位置,有些年輕的一輩可能連名字都不記得,這也就難免會拜錯墳,找錯方向,這要哭錯了老祖宗不但會讓先祖不滿,也讓外人笑話。
02香紙未燃盡不可離開
其次就是在上墳的過程中,古時候人們會燒香燒紙,這也是祭祖的傳統習俗,不過要注意的是在香紙尚未燃盡時不能就此離開,古人認為這是對祖先的不尊敬,這就類似于現在長輩還在吃飯,晚輩就打算收拾碗筷或者先行離開,這樣做確實不妥,失了禮數還讓祖先不滿。
結合現實來說,這也是出于安全考慮,要知道燒香燒紙會有明火,而古人的墳墓總會位于山腰、荒地、山谷等地方,若是還沒等香紙燃盡就離開很可能會有火苗被風吹走,這會點燃周邊的荒草,極易引發火災,甚至會引起山林大火。
一旦發生這樣的災害,毀了一片山林不說,還會危及周邊百姓的人身財產安全,自己也得背上官司,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也要等香紙燃盡再走,相信大家再忙也不差這三兩分鐘吧!
03衣著服飾以莊重為主
再就是前去上墳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衣著打扮,不能隨自己心意想怎么穿就怎么穿,這樣的場合肯定要穿的莊重一些,一般情況下都是以深色系的服飾為主,比如黑色、深藍的等等,相信很多人參加葬禮或是吊唁的時候也都是以這種深黑色系為主,忌諱穿五顏六色的衣服,尤其是那種大紅大綠的,再就是不能佩戴亮麗奢侈的首飾。
這既是要應對這種特殊場合,貼合沉重的氣氛,也是為了表達對先祖的尊重,畢竟穿的花花綠綠的確實不合適,而且在外人來看這是不懂禮數或是不孝順的表現,所以說在上墳的時候,這些該注意的細節還是要注意一下,避免惹得親朋好友不滿或者是街坊鄰里嘲笑。
04老幼孕婦避免參加祭祖
這第四不能做的就是不能到老幼孕婦去上墳,先來說老人,往往上墳的時候都是老一輩人領頭前去,帶著一眾子孫,不過要是上了年紀,比如到了六七十歲甚至更大的歲數,那這時就不能去祭祖了,應該交給下一代,代替自己前去。
這樣是考慮到老人年紀大了行動不便,容易在路上磕磕碰碰,其次就是這些歲數很大的老人見到上墳的場景難免觸景生情,心里多一份感傷和憂愁,開始懼怕死亡,對他們心里造成一定的壓力。
而小孩更不能帶去了,他們心智發育尚未成熟,對于神鬼之事根本不懂,在上墳的過程中可能會打打鬧鬧,或者是漫不經心的,這會破壞這種氛圍,影響祭祖的進行,從孩子的心理健康來說,這種事情還是不要帶他們去為好,畢竟沒有獨立的判斷能力,也可能會因為祭祖的一些方式對他們個人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影響,最后導致他們胡思亂想,心神不寧。
最后便是孕婦,這其中原因解釋起來就簡單了,孕婦不易走動,更不適合去往位置比較高或是環境不太好的墓地,這無論對孕婦自身還是胎兒來說都是不利的,萬一路上有什么突發情況,那孕婦的處境就很不好了,而從古人的看法來說,他們認為墳地陰氣太重,存在怨氣和晦氣,孕婦自身抵抗力低下,胎兒又未發育完全,這將不利于胎兒未來的成長。
05事后保持敬畏,不能宣傳炫耀
最后一件不能做的便是在上墳之后一定要保持對祖先的敬畏和緬懷之情,雖然說時代的發展讓科學的觀念深入人心,很多人已經不再相信古時候迷信的思想和說法,把上墳當做一種傳統習俗來看待,可是我們依舊要保持對大自然以及未知事物的敬畏之心,重要的是我們在經歷過祭祖之類的喪葬禮儀之后不要去宣傳炫耀。
因為現在信息技術的發達,思想也越來越開放,很多人更加愿意分享自己日常的生活狀態,小到一些繁雜的日常瑣事,大到自己和家人的人生大事,但是切記不可那祭祖上墳來分享,不管出于什么想法,這是對祖先的不尊重,也會讓人覺得太虛假,孝心也好,傳遞心中不舍的親情也罷,要將這份感情埋在心里,而不是炫耀出來。
06結語
客觀來說,老祖宗給出這句忠告還是很有道理的,雖然時代在變化,有些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樣,我們也不可能一直因循守舊的活著,但是有些精神、有些經驗道理我們還是要注意一下為好,要說“平安無災禍”有些夸張了,可傳統的禮儀以及應該考慮的生活問題不容忽視。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