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日期:2023-3-1 13:55:02 訪問次數:807
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杜甫
孩子寫作業、雞飛狗跳,這是很多家庭的縮影。每次到了晚上,總是有一些家庭傳來激烈的爭吵聲、斥責聲和孩子的哭聲,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一方面是家長對孩子過于嚴厲,另一方面是現在的親子關系十分不和諧。
在很多家庭當中,孩子是沒有隱私的,父母不僅可以隨意出入孩子的房間,還不允許孩子有秘密瞞著自己,更有甚者,還會偷偷進孩子房間翻箱倒柜,那么對待這件事,古人是如何看待的呢?
其實在我國古代,一直有“父不進子房”的規矩。
距離產生美,這種概念即使在父子之間也是必須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自然也會有自己的隱私,這就要求父母要給孩子一定的自主空間。
在現代社會當中,很多孩子沒有主見、沒有想法,甚至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而這并不是孩子的錯,錯在家長本身,很多家長會以“你是我生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等理念,強制控制孩子的思想和行為,最終導致這些孩子的成長過程缺失了很多經歷和想法。
很多外國人都評價說中國的孩子缺乏創造力,這并不是一種天生的缺失,而是在成長過程中,所有的創造力、想象力全部被抹殺,他們在少年時期即使再有想法,也會被父母的現實所打敗,在上初高中之后,這些孩子的世界就會被成績、就業等想法所淹沒,卷面分成為了所有的歸宿。
可是在我國古代,這種情況很少出現,因為我國一直有“父不進子房”的傳統,那么這種傳統對孩子有多么重要呢?
所謂距離產生美,這不僅僅是用來形容朋友和夫妻之間的關系,也可以用來形容父子之間的關系,在一些大家族當中,孩子從懂事開始,基本上大部分的事情都需要獨立自主,即使是雇人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父母也很少親自動手,這時孩子與父母的關系更加趨向于平等,那么這樣的做法對孩子有什么幫助呢?
首先是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是有自主權的,比如屋內如何擺放,平時作息怎么安排,日常飲食自由等,在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孩子,大多早早就有自己的想法,往往也會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
其次便是不干預孩子的隱私,這其中不僅包括孩子的想法,也包括孩子的交友等,孩子有自己年齡段的圈子,古代的父母大多不會去干預,甚至還會主動結交一些孩子的朋友,這點在很多現代大家族當中也經常出現,除非孩子出現了不可處理的事情,一般父母是不會插手的。
最后一點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這種做法可以讓孩子早早地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待問題。
例如在一些聚會中,孩子往往和父母一代人以平輩論交,平時談話雖然依舊需要保持理解,但是孩子可以坦率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也會去主動承擔屬于自己的責任,這就是為何古代會出現很多忘年交的原因,因為孩子是以自己的喜好去交友,年齡并不會成為他們的阻礙。
不過這個道理雖然大家都懂,但是在這句話后面其實還有一句話,十個人當中至少有九個人都不知道,在父不進子房的后面,還有“官不入民宅”的說法。
所謂官不入民宅,一方面是最大程度地尊重平民,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普通的大眾所考慮,古代的階級制度十分森嚴,官員在地區有著絕對的權力,在很多事情上,官員的威懾力要比皇帝更大。
所以古人會將縣令稱為父母官,這代表古代的官員需要像父母一樣對百姓負責,同時也代表官員教訓平民,就和父母教訓孩子一樣容易。
在這種情況下,官員會給平民帶來非常大的壓迫,那么這和官不入民宅有什么關聯呢?
試想一下,當縣官來到你家里的時候,你會怎樣招待他呢?一定是好酒好肉的招待,可是古代平民的生活并不像現代一樣寬裕,很多家庭就連基本的溫飽也十分緊張,如果這樣招待一次縣令,一定會對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有可能因此餓死。
其次,官員突然來到一個平民家里,會讓平民多想,例如一個警察突然來到你的家里,你的第一反應一定是想:我是不是犯法了。
對于一些抗壓能力差或者精神壓力很大的人來說,這樣的出現都有可能對他們造成傷害,所以古代會講究官不入民宅,其實就是為了不打擾他們原本十分安逸的生活。
通過這兩句俗語可以看得出來,在任何地方都要講究一個“距離感”,距離不僅可以產生美,也可以讓人有更好的發展,例如父子之間,古代的父親如果想要見兒子,比如和兒子敘舊或者考察兒子近期的學習進度,一般都是將兒子叫到自己的臥室或者家里的客廳,說完之后就會讓兒子回到自己的房間。
同理,古代縣官如果有事要找一個平民,也會將平民叫到縣衙,即使是私事,也會將地點約在別的地方,而不是去對方的家里,從這點來看,古代人是十分尊重對方的隱私,即使是好友之間,也不會貿然前去對方的家里。
通過很多歷史資料可以看得出來,古人相約一般都是在門外呼喊,沒有得到允許的情況下一定是堅持在門外等候,這點和現代人大相徑庭,同樣的情況在西方國家十分普遍,如果沒有得到允許,父母不能隨意進入孩子的房間,更不要說強迫孩子做一些事情,這些都是犯法的。
反而更加講究利益的我們,在父子關系上卻逾越了很多,大部分的孩子為何在成年后會遠離家鄉,有的甚至常年不回家也不打電話,就是因為孩童時期缺乏了隱私和距離感,所以在成年后會平民彌補,而那些從小很尊重隱私的家庭,在長大后其樂融融,這才是真正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