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日期:2023-3-6 12:07:08 訪問次數:1226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唐朝詩人劉禹錫在游覽烏衣巷時,隨口所吟出來的這一句詩,道盡世事變遷的無限滄桑,曾經那只棲息在王公貴族之家的燕子,如今也已經飛入了普通百姓的家門,因為曾經的王公貴族早就已經沒落,讓燕子失去了安居之所。
那么燕子為何不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棲息到普通百姓的家中呢?難道燕子也會有“嫌貧愛富”,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還確實如此。一句農村中廣為流傳的俗語,更加能夠體現出這一點,那就是“燕子不進苦寒門”。
從劉禹錫的詩句中,我們可以知道燕子早在唐朝時期,就已經開始在人們的屋檐下筑巢,而且首選之地是王公貴族,其次是尋常百姓,基本不會飛入苦寒之家,這是為何呢?燕子是怎么知道這家人為尋常百姓還是苦寒之家的呢?其實原因也非常簡單,基本上就是兩點。
首先是古代百姓們家境不同的話,房屋構造也很明顯不同,與劉禹錫同一個朝代的詩人杜甫說“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另一個詩人劉長卿則說“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那一些王公貴族的豪富之家,房子是連大門上都刷有紅漆,可見其屋子的建筑材料必定是磚石之屬,甚至于還雕梁畫棟的。
而普通人家則僅僅有個柴門,可見其屋子的簡陋,甚至于連一個屋檐都沒有,燕子就算是想要到其家中筑巢,那難度也確實很大。哪怕是有屋檐,上面也必然掛滿了各種柴草之類的東西,對于燕子來說,那也不適合做巢,顯然還是富貴人家的屋子更加穩定更加干凈整潔,也更能遮風擋雨一些。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由于燕子每年都要產出兩窩小燕子,會有一段很長時間產卵期,而小燕子在孵化出來以后,也有很長一段時間是不具備生存能力的,這個時候的燕子需要非常安靜的環境,同時也需要確保自己的孩子不會受到來自外界的危險,所以他們會選擇那一些溫馨的家庭。
可以是普通人家但卻不能夠是苦寒之家,因為苦寒之家往往具備有“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特質,其家人在現實生活的壓力之下,很容易就會變得脾氣不好,從而導致家庭關系也不好,什么夫妻矛盾,婆媳矛盾,母子矛盾之類的,可能因為一點點小事就大發脾氣,甚至是無緣無故就會大發脾氣。
而每一次發脾氣基本上都會伴隨有大量的爭吵,動不動就摔盆砸鍋的,在這種情況下自然無法保持家庭的和諧,于是在其屋檐下筑巢的燕子,自然也會因此而受到驚嚇,會認為自己可能隨時因此而遭遇危險,所以也就不會到這種家庭的屋檐下筑巢,而那一些溫馨和諧的家庭哪怕家境普通,也不會給燕子帶來這種方面的困擾。
俗語的誕生本來就是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那是來自于人們對于生活的觀察提煉與總結,哪怕是很多乍聽上去,毫無道理的俗語,仔細思考之下也就能夠發現其中的道理,燕子尋找安身之地需要足夠的安全與溫暖,人生世間又何嘗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