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日期:2023-3-23 15:28:58 訪問次數:843
大家好,我是小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們一直將清明節視為一個重要的節氣,而在農村地區,掃墓祭祖更是家庭傳統的重要活動之一,但是今年比較特殊,清明是在閏二月,俗話說“閏月清明不上墳,上墳禍事臨門”。
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在閏年的清明節期間不要掃墓祭祖,否則會帶來不祥之兆。那么為什么說閏月清明不可以上墳掃墓祭祀呢?這個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接下來和小清一起往下看看吧!
為什么有這個說法?
一、相信大家都知道今年有2個二月,也就是所說的閏二月,閏二月中有29日,而閏年的農事和常年不同,因為閏年的農歷和常年的農歷不一樣,農民們的生活和收成都和農歷息息相關,所以閏年和常年的日歷不一樣,也會影響到農民的祭祀和掃墓活動。
二、陽歷的清明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因為清明節期間正值春天,春暖花開,萬物復蘇,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時刻,但是閏年的清明節并不在陽歷的傳統節氣時間內,因此,也被認為是不吉利的。
三、最后一個說法是在閏年的清明節前后,由于天氣變化不定,容易導致氣候突變,給人們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比如感冒、風寒等等,所以也被認為是不適宜祭祖掃墓的日子。
這種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
其實這種說法并缺乏科學依據,是一種民間傳說,現代人的觀念和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迷信這些傳統的禁忌,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也越來越深入。
雖然閏月清明不上墳的說法缺乏科學依據,但是掃墓祭祖仍然需要注意一些細節,避免帶來不良影響,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時間,不要選擇氣候異常的日子,避免遇到意外情況,其次要注意安全,不要在危險的地方祭祖掃墓,以免發生意外事故,最后要尊重傳統文化,不要破壞墓地,不要隨便挖掘。
最后小清跟大家分享一種清明時節的傳統美食,它是清明節的傳統食品之一,象征著春天的生機和活力、團圓和祛除不祥之氣,同時也是一種營養豐富、有益健康的小點心。
青團
1、把買來的兩把艾草用剪刀剪掉根部,仔細清洗干凈,鍋里燒開水,放一點油和鹽,然后再把洗好的艾葉倒進去煮軟,撈出過一下涼水,然后控干水分。
2、把艾草擰干水分放到案板上切碎,然后放到破壁機里,加入到青團一半的清水,把艾草打成艾草汁,直接倒到碗里備用。
3、準備一個大盆,倒入250g的糯米粉、125g的大米粉、一點白糖,先倒200g的艾草汁攪拌,再加100g繼續攪拌,攪拌成到沒有干粉,這時候的面團還很干,會開裂。
4、我們揪一個小面團壓成一個圓餅,鍋里燒水放進去煮熟,撈出來放到生面團里面繼續揉,和生面團充分的融合在一起,這時會發現面團已經不會干裂了,而且很有韌性。
5、砧板和面團上都涂一點油繼續揉,這樣吃的口感會更好,而且也不會變得很干硬,接著把面團搓成長條,再分成大小相等的面劑子,蓋一層保鮮膜,防止風干備用。
6、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選餡料,今天我們用的是豆沙餡,豆沙餡也搓成長條,分成大小相等的小劑子,然后把它們搓圓備用。
7、接下來拿出一個面團子,揉成一個小碗的形狀,放入剛剛弄好的豆沙餡,轉動包裹住餡,整理成一個圓球就可以了。
8、鍋里燒開水,蒸屜里面放上油紙,把做好的青團放上去,蓋上蓋子大火蒸10分鐘,時間到就可以出鍋了,出鍋后可以在表面刷一層油,防止干裂。
總結:今天了解了“閏月清明不上墳,上墳禍事臨門”的說法,還跟大家分享了清明掃墓的注意事項,以及清明節傳統美食青團的做法,清明節馬上到了,快學起來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