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日期:2025-8-21 10:36:13 訪問次數:72
北京什剎海,晚上人頭攢動,年輕人扎堆拍照打卡,熱鬧得像個大派對。這地方在老北京城里,緊挨著紫禁城,風景美得冒泡,湖水清澈,周圍酒吧、飯館擠滿了人。可你知道嗎?100多年前,這兒完全是另一番模樣,沒游客,沒霓虹燈,只有老北京人過著樸實的日子。
什剎海的名字聽著挺有意思,來自“十剎”,因為過去附近有十座古寺。可惜,那些寺廟早就沒了,名字卻留了下來。清末民初,這兒就是個普通地方,住著普通人家,生活簡單得像村里一樣。法國攝影師杜特兒和斯特萬1909年來這兒,拍下了一堆照片,記錄了那時候的什剎海,特別珍貴。
那時候,北京還沒通自來水,居民喝水全靠打井水。不是電視劇里那種挑水桶的畫面,而是用獨輪車推著大桶,把水運回家。推車的小哥累得滿頭汗,可干活麻利得很。家住井邊的人,干脆直接用木桶挑水,肩膀上壓得沉甸甸,生活節奏慢,但踏實。
說到生活,什剎海邊的人家院子里,常用柳條扎個籬笆,簡單又實用。院子里晾著衣服,雞鴨跑來跑去,日子過得接地氣。別看生活條件簡陋,到了周末,老北京人也會去郊外放松。搭個棚子,帶點吃喝,往草地上一坐,聊聊天,曬曬太陽,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街上還能看到駱駝、馬和驢,牲口比人還多。照片里,有兩個小哥忙著給牛喂水,動作小心翼翼,生怕牛不高興。牛喝飽了水,低頭吃草,畫面安靜又溫馨。那個年代,什剎海邊連游客的影子都找不到,偶爾有船劃過湖面,上面不是游客,而是采蓮藕的農民。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個背著木桶的小哥。他是干啥的?掏糞工。工作臟累,可他從不抱怨,背著桶走街串巷,干活特別認真。這份踏實勁兒,真讓人敬佩。北京人那時候就是這么過日子,苦中作樂,日子簡單卻有盼頭。
什剎海的井水也是個寶。照片里,老井邊總有人排隊打水。井水清甜,喝一口透心涼,比現在的瓶裝水還好喝。可惜,現在北京城里這種老井幾乎找不到了,成了老照片里的回憶。看著這些照片,感覺時間像按了快進鍵,110年過去,什剎海從安靜的“村里”變成了網紅打卡地。
現在的什剎海,跟當年比,變化太大了。晚上燈火通明,游客擠得水泄不通,酒吧里傳出音樂聲,路邊小攤賣著烤串、糖葫蘆,熱鬧得不行。年輕人拿著手機拍短視頻,外國游客也來湊熱鬧,感嘆北京的古今交融。南鑼鼓巷、什剎海,成了北京旅游的“門面擔當”。
回想100多年前的老北京,生活雖然艱苦,但人情味兒濃。鄰里之間串門聊天,井邊打水順便嘮嗑,日子過得慢悠悠。現在的什剎海雖然繁華了,但那種老北京的煙火氣,還藏在胡同深處,藏在老人們的回憶里。數據說,2024年什剎海年接待游客超1000萬人次,成了北京旅游的頂流地標。
下一信息:秋天養生怎么吃?記住這4字口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