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K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是蘇軾于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所作,這一年,他四十歲,擔任密州知州。正月二十日的晚上,他夢見了自己的原配妻子,當年那個站在初春綠草叢中的少女。如同生前一般明艷動人,他很想她,其實回望他曾經的愛情故事,便能知道他為何淚千行了。
蘇軾的一生中有兩位妻子一位侍妾,均是姓王,兩位妻子還是堂姐妹,他的這首江城子是寫給第一位妻子王弗的。王弗,出生于1039年,鄉貢進士王方的女兒,從小養得知書達理。十六歲時在父親的指婚下嫁給十九歲的蘇軾,雖是指婚,但兩人其實屬于自由戀愛。這件事得從他們的相識說起,王方跟蘇軾的父親是好友,便在兒子長大后將其送去了王方所執教的中巖書院就讀。蘇軾十分聰慧,王方又跟他父親是好友,對他自然是十分的喜愛。

中巖下寺丹巖赤壁下,有一泓綠水,平靜得如半輪明月。蘇軾有一天看著這綠水,沉思許久,不禁大喊著說:好水豈能無魚?接著又撫掌,不久有一群魚游過,蘇軾十分開心。轉頭跟老師說,美景應該有美名,于是王方邀請過了一群文人學士。在綠譚前投筆競題,但大多人的題名不是太過俗氣,就是太過雅了。
此時蘇軾想了很久,才把自己的題名拿出來——喚魚池,眾人一見都叫好。沒想到蘇軾還沒得意多久,王弗就讓侍女送題名來,上面寫著的正是喚魚池。兩人可謂是不謀而合,考慮書法,還是蘇軾的手書被刻在了赤壁上。其實這兩人早已相互欣賞,還得從中巖書院的山巖里說起。這山巖、綠水附近有著一叢叢飛來鳳,王弗很是喜愛,在家吟詩作畫累了便帶著侍女前去采花,巧的是蘇軾也喜歡著這山水美景。
王弗常常聽父親說起蘇軾如何聰慧,心里有好感,只是女兒家不便流露,偶然見過蘇軾便常常在樹叢旁靜靜的看著他。蘇軾沉思好水豈能無魚的那天,王弗再一次前來采花,不由間又看呆了。大抵她的丫鬟想促成這件好事,便忽然大叫說:小姐,你最喜歡的飛來鳳花開了。聽到這聲音蘇軾轉過頭來,剛好看到含羞的少女立在綠草叢間,輕盈飄逸。
闊長的綠葉、幽幽的清香、嬌柔的花蕊,襯得少女粉臉帶著一種淡墨染不出的風情,這一幕永遠留在了蘇軾的心里。不久后,王方過壽,蘇軾跟同窗好友慶祝,結果大醉。晚上醒來才知道同窗都回了書院,于是自己踱步到翠竹茂密的后院,可巧,上次的美人師妹正在梳頭。蘇軾自上次之后每次去后院都會摘一簇飛來鳳放懷里,順勢就將飛來鳳拿出,輕輕丟進窗里去,嚇得王弗一驚。

而他自己則悄然離去,王弗看到花也明白是誰了,少年人的情竇初開,加上后來喚魚池事件。王方對這個學生又滿意得不得了,便請人做媒,將王弗許配給蘇軾。這樁婚事雙方都很滿意,蘇軾在新婚之夜還為妻子寫了一首詞,名喚《南鄉子·集句》。
全文如下:
寒玉細凝膚(吳融)。清歌一曲倒金壺(鄭谷)。冶葉倡條遍相識(李商隱),凈如。豆蔻花梢二月初(杜牧)。
年少即須臾(白居易)。芳時偷得醉工夫(鄭遨)。羅帳細垂銀燭背(韓偓),歡娛。豁得平生俊氣無(杜牧)。
這首詞是蘇東坡最早的試筆,值得注意的是全文都是用前人的佳作拼湊而成,不過拼得很巧也很妙。上片主要是寫妻子的美貌,刻畫她皮膚的柔潤,用冶葉倡條來凸顯王弗的身段婀娜。下片主要是寫新婚夜的快樂生活,當然,頗有點香艷。而王弗可謂是蘇軾的賢妻,每次他讀書,就陪伴在旁,有遺忘的地方給予提醒。蘇軾問問題,她都能答得上來,蘇軾跟客人交往,她便在屏風后面傾聽,告訴蘇軾對某人的總結,往往都能言中。

但就是這樣年少相伴的妻子在結婚十一年后,二十七歲的年紀就去世了。這對于東坡先生來說是很大的一次打擊,心中沉痛,精神痛苦,所以他后來才會寫下自難忘、淚千行。根據史料來看,蘇軾后來之所以娶王弗的堂妹王閏之很有可能是因為兩人的獨自蘇邁,好有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參考資料:《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