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日期:2021-8-7 11:32:23 訪問次數:1254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與國畫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粹所在,當它們結合在一起,又會發生怎樣奇妙的化學反應呢?正是林帝浣的一組“二十四節氣”國畫,被中國代表團選中為申報推介宣傳畫,一舉驚艷了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成為申遺成功的完美助攻!欣賞林帝浣先生的二十四節氣水墨畫卷。
【立春】
2月4日或5日
風來傳消息,枝上晾春衣。
江河水乍暖,靜心待花期。
【雨水】
2月19日或20日
細雨飄然而至,春來不言離愁。
有麥青青于野,有你在我心頭。
【驚蟄】
3月5日或6日
大地春又回,長空裂驚雷。
萬物生欲動,無為自有為。
【春分】
3月20日或21日
乾坤平分晝夜,卻是燕子來時。
水邊新綠野菜,陌上粲然花枝。
【清明】
4月4日或5日
煙雨十里春深,落花輕覆草痕。
陌上青青柳色,心中念念故人。
【谷雨】
4月20日或21日
聽雨林下茅舍,插秧村外水田。
桃花閑落風里,鷓鴣時鳴山前。
【立夏】
5月5日或6日
新荷乍露嫩綠,后園初發幽篁。
枝上青梅尚小,魚兒游在池塘。
【小滿】
5月21日或22日
門前無邊青麥,有鳥風中徘徊。
此心念念在遠,墻頭石榴花開。
【芒種】
6月5日或6日
村野風日晴妍,農人刈麥山前。
娘子正烙新餅,只待良人家還。
【夏至】
6月21日或22日
梅子黃時雨,細細落山前。
竹下閑坐久,一一數青蓮。
【小暑】
7月7日或8日
黃昏乍涼還熱,湖山梅雨初收。
對飲花前云側,坐待殘月如鉤。
【大暑】
7月22日或23日
倏爾一陣微風,夜空劃過流星。
天地從來如是,人世卻總多情。
【立秋】
8月7日或8日
遠山秋云乍起,平野漸次蒼黃。
小院瓜熟蒂落,手邊一茶微涼。
【處暑】
8月23日或24日
晚來有月升起,初覺夜風微涼。
一湖秋水寂寂,無邊蒹葭蒼蒼。
【白露】
9月7日或8日
江山清明疏凈,田疇農人正忙。
枯蟬傍在衰柳,秋風老了荷塘。
【秋分】
9月23日或24日
月缺終有月圓,知我能有幾個。
面對無限江山,與誰平分秋色。
【寒露】
10月8日或9日
空山曉來露寒,獨自且憑欄桿。
大雁排字南去,與誰共聽流泉。
【霜降】
10月23日或24日
晚稻在野,晨起有霜。
阡陌寂寂,遠山紅黃。
【立冬】
11月7日或8日
繁華蕭然落盡,秋水深處泊舟。
江山一派岑寂,歲月幾度閑愁。
【小雪】
11月22日或23
老友久不見,相邀話當年。
小雪臨靜夜,大風滿空山。
【大雪】
12月7日或8日
江山千里雪,萬徑無人蹤。
天寒留俠客,爐火一點紅。
【冬至】
12月22日或23日
冬來無盡長夜,雪覆三尺深寒。
誰家在吃餃子,小村幾縷炊煙。
【小寒】
1月5日或6日
村外野柳疏凈,兩岸卻與云平。
寒鴉時起時落,有人河上劃冰。
【大寒】
1月20日或21日
天地雖然蕭瑟,春風快要吹來。
看著雪花靜落,等著梅花綻開。
二十四節氣詩寫道:“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可二十四節氣時,自然風光到底有什么不同,卻鮮有人去注意。一組照片名為“二十四節氣”,從立春到大寒,畫面或春花燦爛,或白雪皚皚,每一張都透著拍攝者所處地區的萬種風情。
作者“@青簡Jane” “美到窒息二十四節氣圖”在在微博上開始熱傳的,她是上海瑞金醫院消化科的美女醫生,愛旅游。偶然看到日本有個做“二十四節氣”照片的網站,覺得很美,就花兩年多時間拍攝制作了一套“二十四節氣”攝影圖,并配以特殊的字體、印章。
為了準確地表現二十四節氣,“ @青簡Jane” 拍照的地方北至黑龍江,南達福建,西及西藏,踏足11個省份。立春,紅白兩色梅花映著黑木屋;立夏,翠綠的竹葉上打著斑駁陽光;立秋,向日葵開得熱烈……她把“白露”的拍攝地選在了中國最美的灘涂——福建霞浦。白茫茫的灘涂配上黑色的漁排,宛若一幅完美的水墨畫。她為照片所配的字體是康熙字典體,文字末端的印章是網絡在線生成的,很是古典。
立春:太陽位于黃經315度,2月2-5日交節。 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初候,東風解凍;陽和至而堅凝散也。 二候,蟄蟲始振;振,動也。 三侯,魚陟負冰。陟,言積,升也,高也。陽氣已動,魚漸上游而近于冰也。 |
雨水:太陽位于黃經330度,2月18-20日交節。 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
驚蟄:太陽位于黃經345度,3月5-7日交節。 |
春分:太陽位于黃經0度,3月20-22日交節。
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
清明:太陽位于黃經15度,4月4-6日交節。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初候,桐始華; |
谷雨:太陽位于黃經30度,4月19-21日交節。 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初候,萍始生, 二候,鳴鳩拂其羽,飛而兩翼相排,農急時也。 三候、戴勝降于桑,織網之鳥,一名戴鵀,陣于桑以示蠶婦也,故曰女功興而戴鵀鳴。 |
立夏:太陽位于黃經45度,5月5-7日交節。 夏季的開始。 初候,螻蟈鳴;螻蛄也,諸言蚓者非。 二候,蚯蚓出;蚯蚓陰物,感陽氣而出。 三候,王瓜生;王瓜色赤,陽之盛也。 |
小滿:太陽位于黃經60度,5月20-22日交節。 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初候,苦菜秀;火炎上而味苦,故苦菜秀。 二候,靡草死;葶藶之屬。 三候,麥秋至。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時麥熟,故曰麥秋。 |
芒種:太陽位于黃經75度,6月5-7日交節。 “芒”是指殼實尖端的細毛,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在北方是割麥種稻的時候,也是耕種最忙的時節,需要及時進行夏收、夏管和夏種了。 初候,螳螂生;俗名刀螂,說文名拒斧。 二候,鵑始鳴;鵑,屠畜切,伯勞也。 三候,反舌無聲。百舌鳥也。 |
夏至:此時太陽移至黃經90度,6月20日~22日交節。
日光直射北回歸線,出現“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長,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來臨,氣溫將繼續升高。 |
小暑:太陽位于黃經105度,7月6-8日交節。 |
大暑:太陽位于黃經120度,7月22-24日交節 正值中伏前后。這一時期是我國廣大地區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但也有“大暑不熱”、雨水偏多的反常年份。
初候,腐草為螢;離明之極,故幽類化為明類。 |
立秋:太陽位于黃經135度,8月7-9日交節。
這個節氣表示炎熱的夏季將過,天高氣爽的秋天開始,草木開始結果,到了收獲季節。 |
處暑:太陽位于黃經150度,8月22-24日交節。 “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于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由于正值秋收之際,降水十分寶貴。 初候,鷹乃祭鳥;鷹,殺鳥。不敢先嘗,示報本也。 二候,天地始肅;清肅也,寨也。 三候,禾乃登。稷為五谷之長,首熟此時。 |
白露:太陽位于黃經165度,9月7-9日交節。 由于太陽直射點明顯南移,各地氣溫下降很快,天氣涼爽,晚上貼近地面的水氣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初候,鴻雁來;自北而南也。一曰:大曰鴻,小曰雁。 二候,玄鳥歸;燕去也。 三候,群鳥養羞。羞,糧食也。養羞以備冬月。 |
秋分:太陽位于黃經180度,9月22-24日交節。 |
寒露:太陽位于黃經195度,10月8-9日交節。 此時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北半球氣溫繼續下降,天氣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為“寒露風”。露水以寒,將要結冰。這個節氣表示冬季的開始,預示氣候的寒涼程度將逐漸加劇。 初候,鴻雁來賓。賓,客也。先至者為主,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飛者化潛,陽變陰也。 三候,菊有黃花。諸花皆不言,而此獨言之,以其華于陰而獨盛于秋也。 |
霜降:太陽位于黃經210度,10月23-24日交節。 黃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令相吻合,霜是地面的水汽遇到寒冷天氣凝結而成的,所以,霜降并不是降霜,天氣寒冷造成,對生長中的農作物危害很大。 初候,豺乃祭獸;孟秋鷹祭鳥,飛者形小而殺氣方萌,季秋豺祭獸,走者形大而殺氣乃盛也。 二候,草木黃落;陽氣去也。 三侯,蟄蟲咸俯。俯,蟄伏也。 |
立冬:太陽位于黃經225度,11月7-8日交節。 這一天起冬天開始。 初候,水始凍; 二候,地始凍; 三侯,雉入大水為蜃。蜃,蚌屬。 |
小雪:太陽位于黃經240度,11月22-23日交節。
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強,氣味迅速下降,降水出現雪花,但此時為初雪階段,雪量小,次數不多,黃河流域多在“小雪”節氣后降雪。 |
大雪:太陽位于黃經255度,12月6-8日交節。
降雪天數和降雪量比小雪節氣增多,地面漸有積雪。 |
冬至:太陽位于黃經270度,12月21-23日交節。
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則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至”,成為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晝漸短,氣溫持續下降,并開始進入數九寒天。 |
小寒:太陽位于黃經285度,1月5-7日交節。 |
大寒:太陽位于黃經300度,1月20-21日交節。
天氣冷到極點,到了天寒低凍的時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 |
關于作者:吳秋煌,92年,愛攝影、愛旅行、愛生活。夢想是周游世界。(24張照片歷時兩年多。)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風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立冬
小寒
大寒
立春:2月4日-5日,謂春季開始之節氣。
雨水:每年2月18日—20日,此時冬去春來,氣溫開始回升,空氣濕度不斷增大,但冷空氣活動仍十分頻繁。
驚蟄:每年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蟄伏土中的冬眠生物開始活動。驚蟄前后乍寒乍暖,氣溫和風的變化都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陽光直照赤道,晝夜幾乎等長。我國廣大地區越冬作物將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氣溫回升,天氣逐漸轉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類生長。
立夏:每年5月5日或6日“立夏”。萬物生長,欣欣向榮。也為夏季的開始。
小滿:每年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此時顆粒開始飽滿,但未成熟。
芒種:6月6日前后,此時太陽移至黃經75度。麥類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可以收藏種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歸線,出現“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標志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
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這一時期是我國廣大地區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熱”,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開始結果,到了收獲季節。
處暑:每年8月23日或24日,“處”為結束的意思,至暑氣即將結束,天氣將變得涼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際,降水十分寶貴。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陽直射點明顯南移,各地氣溫下降很快,天氣涼爽,晚上貼近地面的水氣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點又回到赤道,形成晝夜等長。
寒露:10月8日前后。此時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北半球氣溫繼續下降,天氣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為“寒露風”。
霜降:10月23日前后為“霜降”,黃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令相吻合,霜對生長中的農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11月22日前后為“小雪”節氣。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強,氣溫迅速下降,降水出現雪花,但此時為初雪階段,雪量小,次數不多,黃河流域多在“小雪”節氣后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此時太陽直射點快接近南回歸線,北半球晝短夜長。
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則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至,成為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晝漸長,氣溫持續下降,并進入年氣溫最低的“三九”。
小寒:1月5日前后,此時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
上一信息:面試官:長江為什么叫江,而黃河卻叫做河?90后小伙巧妙應答
下一信息:【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