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只要讀過一點書那肯定都是能說出四大名著指的是哪四本書。但是如果問有沒有聽說過六大名著,大部分人應該都會回答沒有。不過也有人懷疑是不是在瞎編亂造,其實在建國以前還真有六大名著這么一說。

四大名著分別指:《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而六大名著出版社決定的是還加上《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為什么要移除這兩本書的名著資格呢?別急我們繼續往后看。
這兩本書在中國還是很多人知道的,雖然它們沒有四大名著這么廣為人知,但是一些故事肯定都聽過。就比如《聊齋志異》。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倩女幽魂就是改編自《聊齋志異》。這本書的特點就是以各種妖魔鬼怪來比喻人性的扭曲,這里的故事一般都是揭露一些當時社會生活中的一些黑暗,但是也有一些故事會反應人性的善良。
所以這本書在大家的口中有好有壞,對于選入名著的書籍,很多學者都仔細想過。名著的要求就是要全年齡閱讀,不管你是小孩還是老人你都能看。

但是《聊齋志異》卻不同,里面的內容大多都是黑暗面的妖魔鬼怪,雖然小孩子讀不懂其中的含義,但是也有可能會影響他們幼小還沒養成的價值觀。這如果影響到是危害比較大的,有可能會導致影響行為,心理等等。所以再三考慮下還是沒有把它列入名著之內。

第二本《儒林外史》。這本書是在清朝吳敬梓所寫的一本書。在這本書中,作者將書中的人物的細節都表現的非常好,各種神情,神態,甚至一些心理描寫,側面描寫,都表現的十分鮮明獨特。每個角色你在看過之后都會有一個很深刻的印象。
就比如納入中學教材的《范進中舉》就選自于《儒林外史》。這一段是寫五十四歲的老童生范進,在接受了別人的資助下成功入學。

入學之后又剛好考中了舉人,不過在考上舉人之前還有一段關于范進的老丈人對范進的描寫極為傳神,是為了對比范進中舉后老丈人的行為變化,還有一段是關于范進中舉之后,范進的行為變化““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后一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將幾口開水灌了過來。他爬將起來,又拍著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著,不由分說,就往門外飛跑,把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

這本書的主題是講述一群底層學子,為了能向上爬,賺錢錢財,謀求權力才走上讀書的道路上。主要是為了諷刺學而優則仕的科舉制。
而《儒林外史》被專家們選擇移除的原因其實跟《聊齋志異》差不多,同樣是為了關愛青少年三觀的發展。

參考資料:《儒林外史》,《聊齋志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