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日期:2022-6-2 18:56:21 訪問次數:963
受新冠疫情以及經濟下行的影響,加之大學生規模的持續擴大,今年的大學畢業生就業難上加難。為此,有關部門曾專門召開會議強調“要切實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服務”。
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是延續了二十多年的老問題。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由于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因此往往比較被動。然而,最近幾年似乎有了一定變化——有更多的大學生在做“反向背調”。
所謂“反向背調”,即大學生事先向潛在的雇主進行調查,借此了解雇主的方方面面,如果覺得潛在雇主不理想,或者與自己的職業規劃不匹配,則放棄去該單位求職,或者拒絕該單位提供的職位。
事實上,在勞動經濟學領域,這種“反向背調”是一種非常正常的求職策略,也有利于整個就業市場的良性運轉。
首先,這將大大提高求職者成功找到合適、滿意工作的概率。因為如果大學畢業生對就業市場不熟悉,將在鋪天蓋地的就業信息中迷失自我,不利于自身求職;反之,如果畢業生提前對就業市場進行有策略、有準備的調研,則有助于消除自己和就業市場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進而以更小的成本(包括求職付出的金錢成本和時間成本)找到工作。這一點也得到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實證研究的驗證。
其次,找工作應該是一個雇主和求職者之間的互動過程。雇主充分了解求職者和求職者充分了解雇主,都有助于減少就業市場中的就業摩擦,以及各種教育與就業之間的不匹配現象(比如學用不結合、過度教育等),進而提高整個社會的勞動效率。
從這個意義上說,“反向背調”不僅有利于求職者找到滿意的工作、雇主找到滿意的雇員,還有利于整個社會的有序發展。
當然,也有大學生表示自己雖然想做“反向背調”,但卻無從下手,因為自己無法找到了解潛在雇主各方面信息的有效途徑。對此,筆者給出兩方面的建議。
其一,可以借助老師、同學、校友進行了解。因為這些社會關系都是重要的社會資本,具有兩個方面的特殊優勢。一方面,上述社會關系能夠了解到的信息與自身的求職需求高度相關;另一方面,自己通過這些社會關系獲取有效的信息,不需要付出額外的金錢成本。
其二,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技術與平臺。比如,可以通過大數據了解某個行業、某個地區、某個企業的各方面信息,并和自己的需求進行對比,進而作出是否應該去該行業、地區、企業求職的判斷。
再比如,當下各種互聯網社交平臺不但有著大量針對某個行業、地區或企業的就業環境的分析內容,而且可以線上開啟討論話題,尋求互聯網上的朋友來提供特定雇主的分析與信息。總之,向老師、同學、校友尋求幫助,并且用互聯網廣泛收集信息,是能夠實現有效的“反向背調”的。
除了大學畢業生自己去做“反向背調”之外,廣大高校也應該主動為大學生提供與“反向背調”相關的服務。比如,匯總本校最近幾屆畢業生在不同地區、行業、企業的起薪、離職率、薪水變化情況、負面清單等,并將其公之于眾。負面清單的收集尤其有必要,這會讓一些黑心企業不敢明目張膽地在人力資源管理上做出違反法律與公德的行為,有利于推動整個就業環境的優化。
當然,“反向背調”得到的信息更多是一種統計意義的信息,至于這些統計信息是否適合自己,還需要大學畢業生自己認真思考和分析。這里可能就會出現“小馬過河”的情況,需要“小馬”們作出準確判斷。
所以,大學畢業生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判斷潛在的雇主是否適合自己。比如,盡管某個產業可能已經步入了夕陽階段,但也許卻是某些人的金礦。因為夕陽產業意味著大量的人才離開該產業,如果某些大學生在經過充分調研后,能夠把握夕陽產業的新技術、新應用領域,就可以在夕陽產業中發展出屬于自己的朝陽事業。
總之,今年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是嚴峻的,很多大學畢業生正在或即將面臨就業困難。因此,大學畢業生以及大學都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不但需要提高就業率,還需要提高就業質量。
大學生以及大學相關機構主動的“反向背調”不僅有助于提高大學生成功找到工作的概率,而且還會提高教育系統與就業市場的匹配度,減少一些黑心企業的違法行為,推動就業環境的優化,進而提高整個社會的勞動效率。希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與大學開展常態化的“反向背調”工作。
下一信息:又是高考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