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狠狠综合_欧美自拍偷拍一区二区_欧美亚州综合_成人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免费小视频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新聞資訊 > 文苑雜談
文苑雜談
推薦信息
Recommend
熱門信息
Hot

唐朝最沒風骨的詩人,寫了首思鄉詩,居然成了千古名作 [興趣認證]

發布日期:2022-8-18 8:13:27 訪問次數:851

“清高孤傲”似乎是文人的代名詞,例如“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李白、“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蘇軾……

可惜,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在唐朝就有這么個詩人,明明可以靠才華吃飯(仙宗十友之一,律體詩開創者),卻盡不干人事,堪稱唐朝品行最卑劣的詩人。

此人叫宋之問,他到底做了哪些事呢?

一是為了當武則天的男寵,丟盡文人臉面

他先是各種奉承巴結當時武則天最寵愛的面首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堂堂大詩人,居然幫他們倒尿壺。即使這樣,他也沒爬上武則天的床。

后來等不及的他,便寫了首詩,赤裸裸地向武則天求愛:

“明河可望不可親,愿得乘槎一問津”。

可惜啊,武則天直接給他發了張好人卡:

“吾非不知之問有才調,但以其有口過”。意思說,小宋啊,我知道你是個好人,文采好,長得好,只是你這口臭,我受不了。

這話一出,宋之問是再沒敢舔著臉往女皇身邊湊了。

史書記載,宋之問“偉儀貌,雄于辯”,這么一個英俊瀟灑,能說會道的年輕公子哥,卻一心想當60歲老太婆的男寵 ,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

第二是他背信棄義,出賣朋友

武則天去世后,宋之問被新皇發配到廣州參軍。吃不了苦的他沒多久就逃跑回洛陽,藏在朋友張仲之家。

當時張仲之和人密謀要殺武三思,宋之問知道后,覺得是個立功的好機會,便跑去告密。

結果張仲之全家被殺,而當逃兵的宋之問卻因告密有功,不但沒被降罪,還撈了個官。

簡直比“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曹操還無情無義,至少當初曹操是以為呂伯奢一家要出賣他,才殺了人全家。

他這賣友求榮,完全就是現實版的農夫與蛇,想必張仲之一定后悔收留了這條毒蛇。

以上之事在史書中都有記載,然而不知是確有其事,還是因為他人品太壞,有傳聞說他為了一首詩殺了親外甥。

這個倒霉外甥叫“劉希夷”,寫了首《代悲白頭翁》。其中有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千古流傳。

當時宋之問看到這句,就料到此詩必名動天下,為了據為己有,就將劉希夷殺害了。

毫無文人風骨,背信棄義,連親人都不放過,大唐最無恥的詩人舍他其誰?

但是就是這么個無恥卑劣之人,居然寫出了首千古名作,還成功入選《唐詩三百首》。

所以說凡事沒有絕對,詩如其人也不完全正確。

這首詩叫《渡漢江》,全詩如下: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這首詩是在宋之問被貶嶺南,暗中逃歸,途經漢江(今襄陽一帶)時所寫。

開篇就提到自個兒被貶嶺南,對于養尊處優慣了的詩人來說,本就十分悲苦,又和家人斷絕來信,在這樣的境地里,詩人熬過了漫長的時間。

古代可不像現在,身處異鄉,視頻電話,那時候通信困難,傳個消息,半年也是有可能的。

當初李白流放途中都被赦免了,杜甫還傻傻地寫詩表示同情“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可見消息傳遞有多滯后。

一個“斷”、一個“復”,用詞簡單,卻突出了作者那種與世隔絕,度日如年,飽受折磨的痛苦之情。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的家鄉大概在河南一帶,漢江離他家鄉也不算很遠了。

按理說,許久沒回鄉的人,靠近家鄉,應該是高興,“急欲問來人”才對,但是他卻是不敢。

詩人被貶,長期收不到家人的音訊,思念中又帶著擔憂,這種矛盾的心里在他越來越靠近家鄉的時候,越突出。

他變得越來越焦慮恐慌,甚至不敢面對現實,正如后來杜甫在戰亂中和家人失散,“反畏消息來,寸心亦何有”。

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對故鄉、家人的刻骨思念,也許就是這種直白的話語、深刻的感情,引起了千古共鳴。

這種言淺意深的詩,比起當時流行的華而不實的宮體詩,高了不知幾個檔次。

如果不是宋之問人品真的太差,憑他的才華,在詩壇的地位也許可以更上一層樓。

畢竟他還是律體詩的開創者之一,可惜只落了個“德不配才”的名聲。

所以說,一個人的品行不能完全代表他的才華,但是卻可以影響他走多遠。

欲成才,先成人,若是品行有缺,再好的才華也是枉然。

二維碼
微信

微信號:fdl867201610

QQ
電話
400 106 2866
郵件
867201610@qq.com
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