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狠狠综合_欧美自拍偷拍一区二区_欧美亚州综合_成人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免费小视频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新聞資訊 > 文苑雜談
文苑雜談
推薦信息
Recommend
熱門信息
Hot

毛主席一首格局超大的詞,寫于岷山的峰頂,潛意在于造福整個世界

發布日期:2023-8-12 15:49:59 訪問次數:686

中國古代的詩人,有登山賦詩的傳統。

唐朝杜甫的《望岳》、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宋朝王安石的《登飛來峰》、蘇軾的《題西林壁》等大作,都是詩人們在某一次登臨懷遠,俯瞰山河之后寫下的傳世名篇。

毛主席是中國近代史上首屈一指的浪漫主義大詩人,我們在他的作品之中也經常會看到一些登高懷遠之作。下面我們要提到的這一首《念奴嬌·昆侖》,就是其中之一。


這首詞作寫于一九三五年十月紅軍長征結束之時。因為在長征途中,紅軍曾經翻過昆侖山脈的岷山,所以毛主席在岷山峰頂,寫下了這首以“詠昆侖”為題的傳世佳作。

一、《念奴嬌·昆侖》賞析

《念奴嬌·昆侖》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詞作大意:

昆侖山高大雄偉,遠遠望去,仿佛橫亙在半空之中,儼然存在于人世之外。它的山巒巍峨厚重,覆蓋的面積不知有多闊廣。自從它來到這個世界后,也不知看過了多少人間的春色。

大概是看得膩味了吧,于是山上就卷起了一場暴雪。那些雪花在狂風中形成了無數條玉白色的龍,它們酣戰于昆侖之巔,卻攪得整個世界都被寒霜籠罩著。


到了夏天,昆侖山的白雪被烈日消融。江河之中開始發大水,黎民百姓們往往因此葬身魚腹。昆侖對人世而言,究竟是功勞和罪過哪個更多,有誰能來把這件事情說清楚呢。

照我如今的看法,山不必太高,雪也不必太多。誰來給我一把倚天寶劍,把它劈成三份。一截留給歐洲,一截留給美洲,一截還給我們的東方,這樣全世界就太平了。

讓整個地球上所有的人們,同時感受到昆侖山帶來的寒熱。

二、毛主席這首詞潛意在于造福世界

毛主席的這首詞,是以昆侖為主題來進行創作的,因此要解讀這首詞,我們就必須先弄懂“昆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象征意義。

從地理學的角度來講,我們現在所說的“昆侖山”,其實并不是中國境內海拔最高的山,但是我們提到的“昆侖”,卻在中國古代道教神話中是“萬山之祖”,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傳說中國上古時代,仙界與人界是相通的,地上的人可以通過昆侖直接走到神仙的居所。另外,由于昆侖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了哺育華夏民族的最重要的“三江之源”。


這里的“三江”,指的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我們過去學古代史時,書上經常會提到,正是長江、黃河哺育了我們的華夏子民。

所以“昆侖”在毛主席這首詞里,同時也是一個“造物主”般的存在。現在粗略地了解一下這些知識,再回頭看這首詞的解讀就不同了。

在這首詞中,毛主席是先以“贊”開頭的。為了贊美昆侖的神圣、雄偉,毛主席在這里創造了一個成語,就叫做“橫空出世”。

意思是這座山存在的狀態是令人驚異的,它的山體十分高大雄偉,而山脈又綿延無際。毛主席寫山高,到底有多么高呢——它仿佛是橫亙在天上。

再寫山脈綿延之廣,就用到了一個“莽”,“莽”就是“莽莽蒼蒼”厚重、廣闊的意思。這座山高入半天云中,山脈延綿無涯際。所以當人們看到這它時,首先就被它的外形所震撼了。

昆侖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出現在地球上的,因此它“閱盡”了人間的“春色”。好的風景它早都看厭了,于是就“飛起玉龍三百萬”,換了人間的春色。


毛主席在這里以“玉龍”來比喻白雪,當是化用宋人張元的詩句,即“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不是人類,所以它是根本不會和你講“仁”的。對于天地而言,包括人在內的世上的萬事萬物,都和“草編的狗”沒有區別。

詞中“閱盡人間春色”到“飛起玉龍”,寫的就是這種“天地不仁”的感覺。昆侖是“造物主”,便不是人。它不懂得人類的悲歡,于是它釋放出了萬千條玉龍,攪得整個世界一片寒徹。

這里是借著寫昆侖雪,來比喻世界政治大格局。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地球上先后有六十多個國家,近二十億人口被迫卷入無邊的戰火之中。

“夏日”以下三句承接前文,依舊是在寫昆侖山上的氣候變化給人世間帶來的災難。四季寒冷也是自然規律,昆侖山上的白雪到了夏天自然會化成水。

這些水又從山上流下來,匯集到長江、黃河和瀾滄江中。人們本來是靠著這“三江”之水來生存的,但是這“水”有時候卻不那么可靠,因為你不知道它在什么時候就會變成洪水災難


到了這里,我們再把思路理清一下。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昆侖山上本來就該有皚皚白雪。因為只有足夠的積雪,到了春天才會化雪為水,匯于我們的“生命之源”。就這一點來說,昆侖山上的雪,對哺育人類是有功的。

其次,我們再說昆侖積雪之惡。因為“玉龍三百萬”,積雪量過大了。所以到了夏天,這些積雪一化,造成洪水,又吞噬了千千萬萬人的生命,這就是昆侖山的過失了。

有了這個邏輯作為前提,接下來“千秋功罪”一句就容易理解了。不過在毛主席以前,是從來沒有人以此評說昆侖山的“功過”的。

那么,為什么沒有人敢這么評說呢?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昆侖”一詞早就在我們的民俗傳統里面被“神化”了。

東方的神祇就和西方的上帝一樣,他們是永遠不會犯錯的。按西方人的說法,有“原罪”的是我們自己。

但是毛主席是偉大的思想家、唯物論者,他從不迷信任何權威,偏要批評昆侖。他說“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就是在批評昆侖的山峰過高,積雪過深,一旦過了頭就會造成災害。

昆侖山在古代是修道人夢想的“登天之路”,相傳當年后羿就是登上了昆侖山,才找王母娘娘要來了一顆“長生不老藥”。

但是中國共產黨人從不指望走什么“登天之路”,更不需要去向什么西王母求得什么長生不老藥,所以說“不要這高”。

中國老百姓是吃苦耐勞的一群人,昆侖山的雪是制造“生命之源”的材料,但是積雪過多,突然同時融化就會害人的性命。

中國老百姓向來吃苦耐勞的,山上少一些積雪,哪怕渴一點大家也能生存,所以說“不要這么多雪”。

寫到這里,毛主席又突然感嘆道,希望有人能夠給他一把倚天長劍,因為他要把這座昆侖山劈成三截。

昆侖山雪融之后帶來的“生命之源”,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法寶,在這里是暗喻二戰時各國爭奪的“地球資源”。華夏疆域遼闊,資源豐富,因此才引來列強覬覦。


考慮到“造物主”在資源分配上的確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現象,某一些地區和國家,的確天然物質匱乏,所以毛主席由衷地希望,這些資源能得到公平的分配。

毛主席想讓歐洲人、美洲人和我們東方人,都能得到利益。然后從此不再有戰爭,世界歸于和平。

“環球同此涼熱”一句,就是指地球上的所有人類,都把關注的重心放到人類與自然之間的斗爭上。最后這幾句詞,體現了毛主席想要造福世界,“天下大同”的理想。

結語

若要論起敵人的強大,相信人類最強大的敵人,應該是大自然。二戰時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炸死了8.8萬人。即使就把所有遭受輻射殘疾的人算進去,也不過四、五十萬吧。

但是自然界的一場大地震、一次海嘯或者一場瘟疫,少則幾百萬人受害,多則數以億計的人遭災。遠古時候地球氣候變化,還導致了恐龍這樣的地球霸主滅絕。

人類在自然“造物主”的面前,是多么的渺小。為了生存下去,全人類本來應該團結起來去與自然抗爭,可是人類偏偏喜歡“自相殘殺”。

因此毛主席作了這首《念奴嬌·昆侖》,詞的潛在意思是造福世界,體現的就是一種蒼生平等的“天下大同”的思想。

中國人熱愛登高賦詩,但是杜甫寫《望岳》、王之渙寫《登鸛雀樓》、王安石寫《登飛來峰》,主要都是在抒發個人情感,表達個人的人生志向。

蘇軾寫《題西林壁》的時候,雖然不再考慮個人的問題了,但是他關心的卻是世間的哲學問題。

只有毛主席登高賦詩的時候,想的是“改造世界”,再造福天下蒼生。因此有人說這首《念奴嬌·昆侖》氣魄之大,筆力之健,格局之大,堪稱是前無古人

二維碼
微信

微信號:fdl867201610

QQ
電話
400 106 2866
郵件
867201610@qq.com
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