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狠狠综合_欧美自拍偷拍一区二区_欧美亚州综合_成人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免费小视频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新聞資訊 > 文苑雜談
文苑雜談
推薦信息
Recommend
熱門信息
Hot

黨和國家領導人怎樣把成語典故活用于治國理政實踐之中

發布日期:2024-2-5 16:53:32 訪問次數:977

成語典故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縮影與結晶。不少為大眾所熟悉的歷史人物、歷史故事都被凝練為成語典故。
比如,“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完璧歸趙”的藺相如,“約法三章”的劉邦,“三顧茅廬”的劉備,“鞠躬盡瘁”的諸葛亮,“聞雞起舞”的祖逖,“精忠報國”的岳飛。
又如,“七步成詩”的曹植,“入木三分”的王羲之,“窮途之哭”的阮籍,“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嘔心瀝血”的李賀,“胸有成竹”的文與可。
說到歷史上的故事,相關的成語典故更是數不勝數。關于先秦時期,便有“圍魏救趙”“老馬識途”“退避三舍”“臥薪嘗膽”“毛遂自薦”“孟母三遷”等。
成語典故不僅有對具體事件的概述,也有對特定歷史階段的勾勒,如遠古時代的“茹毛飲血”、西周時代的“制禮作樂”、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
成語典故還承載了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與生存智慧。說到儒家,我們會想到“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敬德保民”“知行合一”等;說到道家,會想到“道法自然”“見素抱樸”“莊周夢蝶”“游刃有余”“望洋興嘆”等;說到佛家,會想到“一塵不染”“功德無量”“現身說法”“本來面目”等。
由于成語典故的巧妙凝練,歷史人物變得更加鮮活,歷史故事變得生動形象,價值觀念變得更加深入人心,智慧哲理變得耐人尋味。
正如古話所言,“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在一定意義上,正是通過成語典故,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得以廣為流傳。
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還進一步把成語典故活用于治國理政實踐之中。
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同志巧妙運用成語典故指出,錯覺是什么呢?“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錯覺之一例。“聲東擊西”是造成敵人錯覺之一法。
毛澤東同志不僅善于運用既有成語典故,還善于化用舊典、賦予新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名便化用自《尚書》:“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其猶可撲滅。”
習近平總書記也非常善于用典。在如何用人問題上,他引用“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強調對人才的重視;引用“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強調從基層鍛煉選拔人才;引用“駿馬能歷險,力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強調要量才而用、揚長避短;引用“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長,不知人長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長,則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強調要多層次、多側面地了解干部。
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新形勢下,傳承好、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活用成語典故,使之在古今交融、中西會通中煥發新的活力。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作者:張騰宇
微信編輯:佳思敏
校對:huisong
二維碼
微信

微信號:fdl867201610

QQ
電話
400 106 2866
郵件
867201610@qq.com
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