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對聯,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大街小巷四處都可以看到,有人結婚的時候,會在親戚朋友家里貼上喜聯,有人去世的時候,會在追悼會上贈送挽聯,做生意的會在大門兩邊貼的生意聯,最常見的就屬大家過節的時候貼的春聯了,每逢春節,每家每戶都會貼上春聯,表達辭舊迎新的愿望。
對聯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經過千百年來發展,越來越成熟,成為了我國流傳最廣的一種文化形式,百姓接觸的最多,也是比較容易學習的一種文化,掌握住規律很容易創作出一兩副合格的對聯。據考察對聯最早出現在我國的三國時期,漸漸演變發展,衍生出來很多不同形式的對聯,以適用于用于不同的場合,當然自然也出現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句和街知巷聞的名人。
其中出名的才子有很多,像明朝的著名才子解縉流傳在民間的名對,還有蘇軾和佛印和尚“相愛相殺”的針鋒相對,以及清朝的紀曉嵐和皇帝之間同樣流傳出來很多有名的對聯。
據說明朝時期,民間有一才子讀了幾年書,自負才高八斗,但性情乖張,沒有讀書人該有的儒雅和紳士風度,反而風流成性,不思進取,整日流連煙花柳巷,靠著家里留下來的祖產艱難度日。一日他在青樓喝酒的時候,突來興致想出了一個上聯,就道,“誰今天能對的上,小爺就賞他白銀百兩。”說完就不顧他人白眼,自顧自的說出上聯:撥開草叢眼泉現,流水汩汩不斷。說完就倒滿一杯酒,老自在在的喝起來,好像對自己的對聯很自信,既賣弄了自己的文采,又調戲了周圍的姑娘,心里好不自在。
周圍的女子自然看的出來對聯中包含的輕薄之意,但她們大多出身不好,年幼被拐賣,有的飽飯吃就不錯了,根本沒有條件去學習,所以肚子里沒什么學問,只能干瞪眼,生悶氣。但是其中不乏一兩個出身高雅,琴棋書畫皆精通的才女,看到姐妹同胞被人輕薄自然要出頭爭回面子。不一會就想出了下聯,轉身對丫鬟道出了下聯,讓丫鬟代為傳話,免得被別人說閑話。不一會丫鬟就大聲嚷嚷道,我對這邊有個下聯:攬去樹葉青峰出,山峰綿綿不絕。這個下聯對的也算完整,不由引來的聲聲喝彩,狠狠打了那位才子的臉。
對此,諸位網友覺得如何,或者大神有沒有更好的下聯拿出來給大家欣賞一下,都說評論出大神,小編在此等待大家絕對。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