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護照,擁有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只要出國這個東西就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對我們的出行、生活以及人身安全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護照不僅是一件工具,還是一個國家對外的門面,能展現(xiàn)一個國家的面貌。

在古代,由于國與國之間需要有各種往來,因此類似于護照的物件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就好比我們所熟知的《西游記》中,唐僧每到一處,都會拿出唐王給他的通關(guān)文牒,而這些國家看到此物,就會放行甚至?xí)e行隆重的歡迎儀式,那是因為當時唐朝空前強盛,而通關(guān)文牒就代表了大唐。

漸漸地,這種類似的制度經(jīng)過發(fā)展和演變,最終變成了護照。護照并不是現(xiàn)代出現(xiàn)的,早在1689年我國就發(fā)行了第一本護照——信函式集體護照。當時正值清王朝統(tǒng)治時期,清王朝實施了海禁政策,希望減少與外國的聯(lián)系從而達到鞏固自己統(tǒng)治的目的。
正是由于清政府這種閉關(guān)鎖國的政策,導(dǎo)致近代中國遠遠落后于西方,最終引來各國的侵略瓜分。此后中國進入了一段屈辱史,在這期間帝國主義列強肆意掠奪我國財富,踐踏人民尊嚴。即便如此,我國的護照上寫著的一句的話仍顯得非常硬氣。

近代中國,清政府對于帝國主義列強可謂是卑躬屈膝,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傀儡。護照這種東西出現(xiàn)在清朝,令人有些不可思議,但歷史事實證明這就是確確實實存在的。清朝早期一直到乾隆年間,整個國家的治理是非常不錯的,國力強盛舉世無雙。
一直到了乾隆末年,一股淫靡之風(fēng)在清朝盛行,此時的清王朝百官上下不思進取。在當時,清政府實施閉關(guān)鎖國的政策,如果要出國需要一封官方的“介紹信”。隨著清王朝國力衰弱,清政府感受到了危機,于是1689年,清政府正式授權(quán)海關(guān)為中國人辦理護照。

護照上記載了個人信息,各種信息十分詳盡,外形與報紙無異。然而因為技術(shù)限制,當時的護照上并沒有照片,這也令很多人在國外遭到了不公的待遇。從這件事的背后更能反映清王朝當時的衰敗,只有國家不強大,國民在外才會受欺負。
經(jīng)過幾次戰(zhàn)爭后,清王朝的腐敗與無能已經(jīng)暴露無遺,列強肆無忌憚得對我國展開掠奪,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相繼簽訂。國家受辱,國人怎能獨善其身,彼時的中國護照形同一張廢紙,甚至被人看到后得知是中國人還要受到一番羞辱。

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仍在護照上給國人一種溫暖,極力為國人撐腰。這體現(xiàn)在這短短27個字之中“持護照過境時,請立即檢查放行,按照約定給予保護,不要為難阻止”。雖然一直被欺負,但這句話仍然態(tài)度強硬,即便知道作用不大,但清政府還是堅持要保護國民的安全和尊嚴。
是啊,在當時清王朝仍有一批人為了國家,為了人民而不遺余力的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改變當下的局面。他們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士,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zé)的義士。也正是有了他們,才有了護照上的這一句話。

晚清時期虎門銷煙的林則徐,真可謂是民族之英雄,他為了喚醒國人,不懼權(quán)勢威壓與列強的威脅,與鴉片作斗爭。在英軍兵臨城下時,他臨危不亂,將敵人拒國門之外。
又有兩江總督左公左宗棠,在人人為官為富貴的污濁中,不僅沒有被同化,反而將自己的俸祿捐助百姓,用于國防建設(shè)。親自率軍平定阿古柏叛亂,為祖國邊疆穩(wěn)定做出了巨大貢獻。清朝時期這樣的民族英雄并不在少數(shù),也正是他們支撐起了民族的脊梁,他們?nèi)紵约簻嘏巳f千大眾。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不僅僅適用于人,同樣國家也是這樣。一個國家如果滿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那么他終究被時代所淘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訓(xùn),對我們來說已經(jīng)太深刻了,歷史不可淡忘,恥辱要牢記于心。
如今的新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tài),重拾民族的尊嚴,登頂世界民族之巔。如今我們手上的護照,真正的成為了我們遠在異國他鄉(xiāng)最堅實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