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宋代文化的研究,一直以來大多數(shù)的學(xué)者都首推《宋史》。但是想要真實地反映宋代的社會形態(tài),官場、文人的群像,還得推《宋史紀(jì)事本末》。
作為正史之外的補充《宋史紀(jì)事本末》中記錄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雖有雕琢之嫌,但是細品起來也饒有趣味。特別是對當(dāng)時的社會文化、習(xí)俗、語言的著墨上都更接近于當(dāng)時的真實情況。

因此,不少研究宋代歷史的史學(xué)家,在通讀精讀《宋史》的同時,也時常會以《宋史紀(jì)事本末》這本書來做印證參考。
我們今天要說的故事就來源于《宋史紀(jì)事本末》。

宋朝文人的“雅事”——比文招親
說起宋代文人的那些“雅事”實在是不勝枚舉。有宋以來,皇帝尚文,文人的地位空前地尊貴。因此但凡有點經(jīng)濟實力的家庭,都會讓孩子去對幾天的詩書。即便是武官家庭,出來的子弟也都個個是文武雙全,個個“反富經(jīng)綸”。
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宋代人幾乎個個都能拽幾句詩文、填下詞、對下對子。特別是對對子,不僅考驗一個人的文化底蘊,也考驗一個人的聰明、機變的能力。因此宋代文人將對對子,視為一種雅好。
在北宋年間,就發(fā)生過一件“比文招親”的趣事。女方出題,讓求親者比試,而比試的內(nèi)容就是要對上“征婚”小姐出的對子。

征婚的小姐出身于蘇州的一戶姓周的大戶人家。蘇州在經(jīng)歷了五代十國的短暫的離亂之后,于宋代時恢復(fù)了和平繁榮,得名平江府。
于宋朝而言,平江府之繁華絲毫弱于京都汴梁,以至于在這一時期便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說法。
蘇州特殊的氣候以及地理環(huán)境成為了宋代政治、文化、經(jīng)濟的交流中心。因此,此地便在有宋以來出現(xiàn)了大批的文人才子。
獨特的山川美景也給這些文人才子以審美的對象、撰文的題材。因此古代文人的才情閑作中。歌詠蘇州人物風(fēng)景之作有很多。

有才子的地方自然少不了佳人。這幾乎成為了古代中國的一個特殊規(guī)律。古代文人的地位很高,特別是有功名傍身的文人更是當(dāng)時的貴族。
試問,誰家姑娘不想嫁一個風(fēng)度翩翩的才子?而作為娘家,誰又不希望自己家的姑爺在將來能夠考取功名。
因此,為了“配得上”這樣的才子郎君,蘇州一帶的富戶家的小姐,大多從小就被教授詩文,音律。雖不學(xué)四書五經(jīng)這樣的治世經(jīng)典,但是在詩詞歌賦上絕對是造詣非凡,不少才女之文采甚至不輸那些所謂的“大才子”。

才女愁嫁出妙招
故事說回北宋蘇州的周家。周家世居蘇州,祖上也是有功名的人家,加之家中又還有些產(chǎn)業(yè)。妥妥的大戶人家。
但是呢?傳到北宗末年的時候,周家門丁日漸衰落,周家老漢僅有一獨女。沒辦法,只能是將女娃子當(dāng)男丁養(yǎng),只期盼將來能夠招一個德才兼?zhèn)涞呐觯员<覙I(yè)。
因此周老漢的女娃周氏從小就被好幾位當(dāng)?shù)赜忻脑娢南壬投Y儀嬤嬤教導(dǎo)。不僅詩文一流,音律舞蹈樣樣精通。說句不好聽的,送到宮選妃都是可以的。
周氏文采好,心氣也就高。尋常男子在其眼中都不帶正眼瞧上一眼的。也因此,這周家姑娘都長到十七八歲的年紀(jì)了還沒說上親家。

眼看直奔二十,就要成為“老姑娘”了,家人也是十分著急。于是三番五次的媒人介紹,但是來人往往沒幾句話就被周家姑娘問得啞口無言。
周老漢和姑娘說了好幾次,甚至都動起火來了,但是周家姑娘就是不從。沒辦法,最后周老漢問自家姑娘到底是想要找一個什么樣的郎君。
周家姑娘自己也說不上來,左思右想,便想出了一個“比文招親”的主意。
周家老漢想了一下,覺得這個主意也不錯。若是城中某個權(quán)貴之家的公子奪得頭籌,贏得了自家女兒的芳心,倒也是一件佳話。
要是哪個窮小子贏了比試,只要女兒喜歡,招來做上門女婿倒也不差。畢竟家中無兒,女婿家要是弱勢一些,將來做了上門女婿倒也聽話。

周老漢問女兒真的想要怎么個“比文招親”法。周家小姐想了半晌突然有了主意。于是周家小姐便讓丫鬟取筆墨來,在紙上寫下了“洞中泉水流不盡”七個大字。
周小姐對父親說道:“爹爹明兒將比文招親的事情傳出去,然后將這條貼在門外,誰要是能夠?qū)ι仙厦娴膶ψ樱冶慵藿o誰!”
周老漢看了女兒的對子笑了笑說道:“這蘇州城內(nèi)的才子多了去了!平日里這些才子閑來無事,便對對子為樂。你倒真以為你這對子能夠難得住這些才子?”
周家小姐笑了笑說道:“爹爹不善詩文,不識得我這對子中的玄妙。你盡管貼出去就是,我料這對子沒幾個人能夠?qū)Φ煤玫模 ?/strong>

于是周家老漢便在第二天放出了“比文招親”的消息,并將對子貼在了府門外面。
這比文招親可是一件新鮮事,消息一出立刻引得城中才子駐足。周家小姐之名早就在蘇州城內(nèi)傳開了,誰都知道周老漢家有一位雙全的妮子。只是周家乃是大戶,這才使得不少城中才子放棄了到周家提親的打算。
這下可好,周家老漢將“比文招親”的消息一公布,躍躍欲試地,來看熱鬧的都將周家大門給圍了個里三層、外三層。

書生巧對小姐題
可是,看熱鬧歸看熱鬧,能夠上前嘗試的卻沒有幾人。原因就在于眾人細品了周家姑娘的對聯(lián)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這個對子并不好對。
“洞中泉水流不盡”從平仄對仗上來說是:仄平平仄平平仄;那么下聯(lián)必須是:平仄仄平仄仄平。洞中、泉水兩詞都是雙聲詞。要知道在古代,文言中以單聲詞居多,想要對上這連著的兩個雙聲詞的詞語實在是不多。
幾個時辰過去了,周家門外圍了一圈人,但是卻沒有一人愿意上來試一下。
就在這時,有一個書生打扮的公子站了出來,對站在門外的丫鬟道:“請轉(zhuǎn)告你家小姐,在下對的是‘平原古樹一丈天’”

丫鬟領(lǐng)了這位公子的對子,徑直向院內(nèi)走去。門外一眾書生紛紛說道:“這個對子妙啊!平原古樹對洞中清泉”。
正當(dāng)這名公子沾沾自喜的時候,丫鬟出來了。對這名公子說道:“我家小姐說了,公子以平原古樹對洞中清泉看似公正,但是文意上卻相去甚遠,平原古樹實在是顯得過于凄涼。況且一丈天與流不盡無論是平仄還是詞性上都對不上”。
聽完丫環(huán)的話,這位公子臉紅著就退了出來。
這時候另外的一名書生打扮的公子站了出來道:“剛才那位臺甫的對子實在欠妥,在家有一對,不知道能不能入得了你家小姐的眼。”
于是這位公子不慌不忙地踱著步,一步一字地說道:“高山云霧飄松海”。
丫鬟將這名公子的對子謄在紙上,然后轉(zhuǎn)身拿回院內(nèi)給小姐看。不一會兒丫鬟又出來了。遞給這位公子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這位公子對出的下聯(lián),在下聯(lián)之旁又有一行小字。寫著平平仄仄仄平平。
看到紙條,這位公子和之前那位一樣臉紅著離開了人群。原來,這位公子的對子看似工整,但是平仄與上聯(lián)卻相差甚遠。
一聯(lián)兩位公子對的對子都是這般水平,看得院中的周家小姐有些失落。
于是將丫鬟叫了進去,吩咐丫鬟對在場的才子們說道:“在場的公子們都是蘇州大才,難道真就對不上我家小姐的對子?愿能夠?qū)Φ蒙蟻淼墓由蟻碛瓕Γ还軐Ψ匠錾砣绾危壹倚〗銢Q不食言,一定嫁給對方!”

說完,幾個之前看熱鬧的窮書生都躍躍欲試。其中一個站了出來對丫鬟說道:“請轉(zhuǎn)告你家小姐,在下對的是‘山間白云漫無邊’。
此聯(lián)一出,在場的才子們個個叫好。因為這句下聯(lián)不僅對仗工整,意境也是頗為不俗。
于是丫鬟立刻謄抄了一份,轉(zhuǎn)身拿到院中給周家小姐看。
這次等了老半天都沒見丫鬟出來。眾人正在疑惑的時候,院子里面?zhèn)鱽砹酥芗倚〗愕穆曇簟?nbsp;
周家小姐說道:“公子以‘山間’對‘洞中’,再以‘白云’對應(yīng)‘泉水’,最后,以‘漫無邊’對仗‘流不盡’,這句下聯(lián)卻也巧妙。只是這‘白云’在天上,‘泉水’在地下,二者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就連交集都不會有,又怎么能在一起呢?況且‘漫無邊’對‘流不盡’一動一靜,又失了對子的意趣!”
“公子才大心高,而小女子自認(rèn)為比不上公子這番志向,你我實在無緣!”

聽完周家小姐的話,這名書生倒也不生氣。禮貌地走出了人群。畢竟相比之前的那兩名公子哥,這名書生能得到周家小姐的這幾句話,也是一件幸事。
之后,又有一名書生站了出來大聲嚷道:“高山松柏常年翠”。這次沒等丫鬟傳話,院內(nèi)的周家小姐就說道:“公子覺得的‘流不盡’對‘常年翠’是否妥當(dāng)!”
這一問,這書生也悻悻地退了出來。
這時候又有一個書生說道:“屋上炊煙滾滾來”。
只聽院內(nèi)周家小姐說到:“不妥不妥,這位公子屋上炊煙雖然得地氣,但是后三字中你卻是用上了疊字,這怎能行。”

確實,在對聯(lián)中用上了疊字本就是大忌,而且平仄上也相去甚遠。這名書生學(xué)問不高,才犯了這樣的低級錯誤。
就在這時,周家小姐在院內(nèi)說道:“眾公莫要氣餒,若是覺得有合適的下聯(lián)盡管上前說出便是!”
于是又有幾位書生上前試了下,結(jié)果都沒能讓周家小姐滿意。于是就這樣,眾人從早上對到了晚上。有些不甘心的甚至就在周家文外住了下來,苦思冥想。一連好幾天都是這樣。
到了第三天,就在眾人都感到無可奈何,周家小姐也有幾分倦意的時候,一個窮書生站在周家門外對周家丫鬟說道:“請幫我轉(zhuǎn)達你家小姐,在下以“山間清風(fēng)迎面來”作對,不知你家小姐認(rèn)為如何!”

周家丫鬟立刻謄寫了送到內(nèi)院去。這天還早。周家小姐這時候才剛起床。結(jié)果丫鬟剛地上來,周家小姐的臉就笑了。
于是吩咐丫鬟傳話道:“請這位公子到前廳小敘。”
一聽這話,在場的眾人接連向這名窮書生道賀道:“兄臺好才華,好福氣啊!”
一會兒后,這名窮書生被請到了周家前廳,隔著簾子和周家小姐對話。
周家小姐說道:“洞中泉水,山間清風(fēng),看來只有公子你最懂我!”

成就佳話
兩人寒暄了半天,周家小姐竟從簾子后面走了出來。這名窮書生一看,周家小姐果然美若天仙,竟看得一時說不出話來,周家小姐也被看得滿臉通紅。
聞聽女兒尋得心上人的周老漢來到前廳,見書生雖然衣著有些寒酸,但是氣宇軒昂,也算是一表人才。當(dāng)即準(zhǔn)了兩人的事情。隨后贈與書生一些銀兩,讓書生先置辦點衣物、家當(dāng),然后找個媒人來家中下聘。該走的流程還是少不得。
書生領(lǐng)了銀子,回去就張羅起引起周家小姐的事情來。四里八鄉(xiāng)的人聞聽這事都前來道賀。兩人成親后不久,這名書生也考得了功名,終成一段佳話。

當(dāng)初周家小姐的對聯(lián)也成為了民間廣為流傳的佳對。不少民間話本故事都將這段姻緣移花接木地化用其中。
但也有不少人認(rèn)為當(dāng)初窮書生對的對聯(lián)實在算不得工整,只是周家小姐選到最后實在選不出來,退而求其次。
對此,大家怎么看?是否有合適的下聯(lián)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