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的成立是落實國家數字中國戰略的務實舉措,在十四五規劃強調促進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大背景下,具有重要破冰意義。相比較以前的數據交易中心,它采用數據可用不可見等新技術理念和新的應用解決方案,有助于破解長期以來的數據交易困局,對于改變大數據交易格局具有顯著的先行示范意義。—— 吳沈括,北京師范大學網絡法治國際中心執行主任、博導、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副主任。
2021年3月31日上午,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成立發布會舉行。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殷勇在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下稱北數所)成立發布會上提出,希望相關部門加快建設金融、醫療、交通等公共數據專區,凡是被政府部門、公共事業單位所掌握,且有市場商業需求的高價值敏感數據,均應通過交易所進行數據使用權的交易。殷勇并透露,北京市在今年的立法計劃中,明確將研究制定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列入日程,要積極對接國際數字貿易規則,深入研究數據的法律權屬和使用權交易問題,為促進和規范數據要素流動提供更好的法規保障。據了解,北數所是國內首家基于“數據可用不可見,用途可控可計量”新型交易范式的數據交易所,定位于打造國內領先的數據交易基礎設施和國際重要的數據跨境流通樞紐。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有限公司作為北數所的運營主體,由北京金控集團作為第一大股東發起設立,股東方還包括華控清交、京東數科和微芯感知等3家企業,注冊資本金2億元。殷勇介紹稱,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是以培育數據交易市場、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為核心,立足京津冀,輻射帶動全國,面向全球提供服務的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創新點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創新交易模式。樹立新的數據觀,根據數據不同性質采取多種模式,促進數據融合使用。針對無條件開放的公共數據,通過北京政務數據資源網向社會免費開放;針對金融領域數據,采用授權調用、共同建模等方式,開展協同應用服務;針對高價值的多方數據,通過新型數據交易平臺,采用多方安全計算、聯邦學習等技術,支撐數據使用權交易,實現“數據不搬家、算法多跑路”。二是創新交易規則。依托長安鏈底層技術架構,實現數據存證、計算合約等交易行為確權;根據使用用途和數量頻次,針對計算結果、數據服務等進行市場化定價;堅持小切口大縱深策略,先在垂直領域整合行業數據和交易場景進行試點突破,再進行橫向的推廣和拓展。三是創新交易生態。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整合數據源提供方、算法參與方、場景參與方、技術支撐方、數據交易服務方等多方參與者,共同組建北京國際數據交易聯盟,覆蓋央企、互聯網公司、跨國公司等多種企業類型。通過國際著眼、國內先行的策略,逐步培育數據交易生態體系。一是規范運營機制。數據交易所要對標國際先進的股票交易所、商品交易所,建設數字經濟時代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據要素交易機構。加強數字經濟國際合作,探索建設數字貿易港,參與全球數字分工體系。要依托數據交易聯盟發揮好平臺和樞紐的作用,打通上下游的產業鏈條,形成良好的數據供需關系和產業生態。要做好戰略布局,創新業務模式,保持發展定力,不急于盈利。要規范化經營,建立數據流動審計機制和一觸即發的數據安全監管能力,保護個人隱私和企業商業秘密。二是抓好服務保障。相關部門要做好數據交易業務指導和監督,積極對接國家相關部門爭取更多的政策支持,探索建立監管沙箱,爭取在自動駕駛示范區地圖、數字安全能力認證等方面更多的先行先試。加快建設金融、醫療、交通等公共數據專區,凡是被政府部門、公共事業單位所掌握,且有市場商業需求的高價值敏感數據,均應通過交易所進行數據使用權的交易。要抓緊完成首批試點任務落地,依托交易所進行安全性審查。還要做好屬地服務,在人才引進、算力支撐方面開辟綠色通道,保障數據交易所能夠快速持續發展。三是完善制度規則。北京市在今年的立法計劃中,明確將研究制定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列入日程,要積極對接國際數字貿易規則,深入研究數據的法律權屬和使用權交易問題,為促進和規范數據要素流動提供更好的法規保障。北京國際數據交易聯盟發布的數據交易指南,就是很好的制度性探索,希望聯盟繼續在相關單位和專家的指導下,結合數據交易的實踐探索,細化交易規則和技術標準,形成制度規范體系,為國家貢獻更多的北京智慧。殷勇指出,設立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就是要通過探索建立集數據確權、評估、交易、結算、應用、服務于一體的數據流通機制,規范數據交易活動,探索構建適應新的生產力的法律制度關系。北京作為國家首都和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建設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一是具有北京數字經濟的先發優勢。在我國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發展進程中,北京一直擔當著創新引領者、產業先行者、市場排頭兵的重要角色。在數字經濟領域形成組織、技術、業態、資本多層次協同創新的體系。北京在ICT領域的獨角獸公司僅次于美國硅谷。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口徑測算,2019年北京市的數字經濟增加值超1.3萬億元,占GDP比重為38%,全國領先。北京憑借“兩區”建設的政策加持,加上擁有較好的營商環境、完善的產業生態以及央地融合的數據供給潛力,這些都為北京建設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北京具有開展數據交易的技術創新優勢。今年初,工信部批準北京創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北京擁有一大批知名的院士、高層次的學者,以及大量專業人才。以百度、字節跳動、一流科技、京東為代表的一大批人工智能企業,約占全國人工智能企業總量的28%。全面覆蓋AI芯片、深度學習框架、圖像語音識別等領域。北京的微芯研究院推出全球首款軟硬件一體的區塊鏈自主底層架構——長安鏈,智源研究院的悟道1.0是我國首個超大規模智能模型系統,華控清交團隊創建的多方安全計算屬于全球數據交易的前沿技術。當前,北京正在構建多層級、安全、負責任的數據交易體系,有條件實現對全國乃至全球數據交易的引領。三是北京在促進數據要素流動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比如,截至去年年底,通過政務信息網絡向社會無條件開放92個單位5727個數據集,加上有條件開放數據,累計開放數據集9214個,共計開放55.3億條公共數據。全國首創的數據目錄區塊鏈在北京的大數據行動計劃實施中,發揮了數據共享的基礎作用。在全國率先建設的金融公共數據專區整合了3158項24億條市場主體的數據,為上萬家中小企業獲得首貸中心金融機構382億元的普惠金融服務,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公共數據開放創新基地成功舉辦AI+司法、科技戰疫、數智醫保等大數據智慧應用挑戰賽。在市政務服務中心設立數據服務窗口,為社會提供數據開放咨詢服務新渠道。
《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設立工作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大數據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大數據交易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數據要素市場化流通,根據《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精神,我們共同研究制定了《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設立工作實施方案》。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單位,請按照任務分工,認真組織實施落實。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大數據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大數據交易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數據要素市場化流通,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國務院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精神,探索建設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以下簡稱北數所),引導數據要素向先進生產力集聚,助力本市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深入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通過北數所整合數據要素資源、規范數據交易行為,推動數據要素的網絡化共享、集約化整合、協作化開發和高效化利用,最終將北數所建設成為國內領先的大數據交易基礎設施及國際重要的大數據跨境交易樞紐。 ——堅持合法安全,推動產業升級。堅守數據合法使用底線,增強數據安全意識,以數據交易促發展、以數據安全保發展。以抗擊新冠疫情涌現的遠程化、在線化、智能化金融服務發展為契機,探索建立包容審慎的數據交易治理規則,促進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參與、高效聯動、信息共享,推動產業經濟向現代化、智慧化邁進。 ——堅持融合發展,提升要素效率。建立完善“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的數據要素管理新體制,探索構建數據要素有序流通、高效利用的新機制,深入實施本市大數據行動計劃,加強跨區域、跨領域、跨部門、跨層級數據資源融合應用,強化現代信息科技運用,激發數據要素生產、流通、交易新活力。 ——堅持政府引導,激發市場活力。充分發揮市場在數據要素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通過市場化機制、專業化服務和資本化途徑,推動數據要素安全有序開放,促進數據有效開發利用,大力培育數據產業生態。 北數所具備五大功能定位:一是權威的數據信息登記平臺;二是受到市場廣泛認可的數據交易平臺;三是覆蓋全鏈條的數據運營管理服務平臺;四是以數據為核心的金融創新服務平臺;五是新技術驅動的數據金融科技平臺。 由具有優質數據資源的市屬國企對現有交易所進行重組,更名為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并適時引進中央企業、互聯網企業等戰略投資者,增加注冊資本、變更經營范圍、變更交易品種。 建立本市統一的數據管理規則和制度,建立以信息充分披露為基礎的數據登記平臺,明晰數據權利取得方式及權利范圍。本市政府部門(含具有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將數據目錄中的公共數據通過無條件開放和授權開放形式向北數所有序匯聚,企業可在北數所內免費或有條件使用數據登記平臺數據開發數據產品。驅動商業數據向北數所聚集,形成公共數據與商業數據聚集高地。構建規范的數據產品庫,利用區塊鏈技術、數據安全沙箱、多方安全計算等方式,全面提升數據登記的安全性、合規性、保密性。 以公開公平公正為核心,建立數據產品交易規則和業務規范,建立數據確權工作機制,形成價值評估定價模型,健全報價、詢價、競價、定價機制,構建高效的交易服務流程,搭建區塊鏈數據產品交易系統。數據產品范圍包括商業數據、數據分析工具、數據解決方案等。交易類別主要有以下四類:一是數據產品所有權交易,主要為數據分析工具、數據解決方案的產權轉讓;二是數據產品使用權交易,即不改變數據產品所有權前提下通過交易訪問權限,實現對數據的使用;三是數據產品收益權交易,即對數據產品產生的未來收益進行交易,主要為數據資產證券化產品;四是數據產品跨境交易。交易模式為協議轉讓、掛牌、應用競賽等。 制定數據中介服務機構運營管理制度,嚴格數據中介服務機構準入,培育專業的數據中介服務商和代理人。建立全鏈條數據運營服務體系,為市場參與者提供數據清洗、法律咨詢、價值評估、分析評議、盡職調查等服務。 探索開展數據資產質押融資、數據資產保險、數據資產擔保、數據資產證券化等金融創新服務。提供質押標的處置變現、風險代償和評價估值服務。積極爭取國家先行先試政策支持,在中國人民銀行指導下,探索央行法定數字貨幣在北數所數據交易支付結算中的應用,打造符合數據交易特征的支付結算體系。 深入挖掘多方安全計算在數據安全、數據應用等方面的作用,探索數據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合理剝離,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促進數據資產化、產品化。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發揮交易平臺線上交易、智能評估、智能撮合、風險提示等功能。通過接入北京市交易場所監管系統、北京市交易場所登記結算系統,納入北京市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試點,實現對交易過程、資金結算的實時監測。